大公報:撤回銷售稅是“乘眾人之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06 10:08:53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上午向行政會議作出匯報後,宣布停止有關銷售稅的推介及諮詢。這是一項順應民意的決策。

  社評說,有關銷售稅的諮詢,由今年七月開始提出,為期九個月,至明年三月結束。一項構思,諮詢期還未結束,中途便來個“自我了斷”、自動收回,在政府過去的做法中確是罕見的。也因如此,一些臆猜遂“應運而生”,指撤回是為曾蔭權謀求連任攫取民意“鋪路”云云。

  這些猜想,其實忽略了一項重要的事實,事實就是在強大的民意反對聲音中,特區政府根本不可能強行開徵銷售稅。與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如退而求其次,不等諮詢期結束,現在就先來宣布自行收回,如此反而可以令有關擴闊稅基的討論得以循正軌繼續下去。

  社評表示,因此,完全可以說,即使政府的確有稅收以外的其他考慮,民意取向始終是導致這次銷售稅“胎死腹中”的最主要、最有力因素。前半期的民意評估已足夠清楚顯示:銷售稅即使諮詢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是逆民意硬推還是順民意收回,特區政府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選擇。上任即昭告施政“以民為本”、“福為民開”的曾特首更不可能自砸招牌。

  銷售稅由推介開始、以撤回告終,為政府今後的施政路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啟示之一,就是大多數市民的共同利益,任何時候都必須放在第一位,放在特區政府的施政需要之上。

  社評指出,無可否認,即使銷售稅如此不受歡迎,擴闊稅基的想法本來並非有錯。即使在反對開徵銷售稅的七成多市民中,認同需要擴闊稅基的也不在少數;納稅人少、人口老化、醫療負擔不斷加重,政府難為無米之炊,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政府在提出引入銷售稅這個貌似最公平的新稅種時,卻忽略了百分之七的稅率對中下階層小市民生活造成的負擔。經濟復甦下可能確是提出銷售稅的最佳時刻,但小市民並未在復甦中全面得益,或僅是剛剛喘過一口氣;富人花十萬元買個名牌手袋多付幾千元稅不是一回事,但升斗市民每消費一百元就要多負擔七元卻不是一個小數目。而銷售稅的開徵,打破了過去只有富人、高級打工仔才需要交稅的觀念,市民擔心稅網一旦大張,此後永無寧日。銷售稅在觀念上帶來的衝擊是導致強力反彈的原因之一。市民“心所謂危”,感情上自然會產生抗拒。

  而更重要的是,在特區政府強調要以開徵銷售稅來穩定收入、應付開支的同時,市民大眾想到的卻是開源節流、善用公帑的問題。

  社評表示,猶幸的是,政府在構思提出銷售稅方案時,未有充分評估民眾的承受能力和反應,但在諮詢開始遇到強烈反對後,仍能及時作出檢討和調整。事實擺在眼前,本港開徵銷售稅的時機並未成熟,社會上對此並未形成共識,小市民和消費行業的反應尤其強烈。在此情勢下,如果政府堅持硬推,少不免又會引來連串的上街抗議請願,少數反對派團體已經“磨刀霍霍”、躍躍欲試,社會可能因此又會出現新一輪的爭拗與對立,政府和市民利益兩皆受損。

  因此,在此民意傾向已十分明顯的情況下,政府停止推介銷售稅,只繼續就擴闊稅基作出諮詢,決策是明智和可行的。日前曾蔭權在歡迎吳邦國委員長到訪的宴會上致詞時說過,為政要懂得“乘眾人之智”,為民眾利益而叫停銷售稅,是應有之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