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樓市股市炒風盛,實業投入卻不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9 10:53:51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昨日本港市場有兩件大事:兩幅土地拍賣成交得高價,但股市卻大跌五百餘點,且有五百餘億大額成交支持,出現嚴重的樓股背馳情況。然而市道無論上落,都反映市場存在風險,當出現大上大落之時風險更高,值得關注。

  昨日的廣播道及馬鞍山兩幅地皮,乃年餘來首次有具指標性的市區優質地皮出售。數月前雖曾有發展商成功勾地,引致兩幅新界地皮出售,但卻由於位置偏遠,對主體樓市沒有重大意義。今次兩幅地皮成交價可謂理想,廣播道的以十九億元售出,超出底價逾七成,而另一幅則以三十二億元售出,仍超出底價逾三成,顯示發展商對樓市未來的升勢表示樂觀。兩幅地共賣得逾五十億,令政府庫房成了大贏家,預料今年賣地收益當可達標。

  社論指出,然而在較好的收益後面,也暗藏著一些問題,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首先是長期未有市區土地勾出拍賣,實是以行政手段抑壓供應的結果,亦即變相的高地價政策。這既可推高房地產價格並助長炒風,對本港的國際競爭力及經濟轉型亦有不利影響。目前高地價政策的風險尤大:若美國為保衛美元被迫繼續加息而港息跟隨,則有刺破高價泡沫之險;但若因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本港出現負利率,又會把泡沫吹得更脹。何況勾地制度具有透明度低,及易為政府操控等缺點,早已為各方批評,故當局對此措施宜加以修正,使土地供應機制更趨市場化。

  另一問題是今次高價售地也反映了本港房地產市道的兩極分化情況:現時一手樓盤均被盡力包裝成為豪宅出售,令價格愈標愈高,與二手樓價則日趨脫節。這樣做成的樓市旺場氣氛,未必真正反映根本市況。事實上二手樓交易近期已比較淡靜,反映市民購買力不足,和內地樓盤與日俱增的競爭力。

  社論說,在昨天賣地好市之同時,股市卻出現近期少見的暴跌:恆生指數跌近百分之三,點數下跌五百多乃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故稱之為小股災並不為過。這還可能顯示了短期調整的開始,而其成因頗為複雜,包括:(一)在較長時間旺勢後,必有較深的調整。事實上自六月以來,恆指已大升四千點,升幅驚人。一直帶動市道上升的國企H股,在這次調整中跌幅也較大:國企指數下跌百分之四點五,比恆指還大,反映國企已成了大戶操控市場的首要工具。(二)期指結算在即多有較大波動。這次或反映淡友大出擊以減少損失。(三)市場對高地價不盡認同,下午賣地有佳績後,股市跌勢未有轉緩反而趨急。以上都是技術性因素,但須防今後股市會反映港元的聯匯因素。近期美元弱勢畢現,周一美股下挫頗多,但昨天亞太地區受影響不大,唯一例外並出現大跌者乃本港股市。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則可能反映有資金退出港元亦即美元資產,若屬實將可引發股市、利息及匯市等的全面波動。更不可不防投機者會趁勢炒港元與美元脫鈎而跟隨人民幣升值。

  社論總結,無論如何,樓市股市風險長在,間中出現泡沫及大幅波動亦非稀奇。關鍵在於恰當設防,以免波及實體經濟:一方面要防止引發泡沫而把資金、精力過多投放於炒賣活動,令實業備受冷遇而阻礙發展。另一方面,更要防泡沫爆破引發震盪。同時還要更多關注經濟的基本因素,以防信息誤導:絕不能因樓市或股市強旺而以為形勢大好,同樣,在樓股市道調整時亦不宜過度悲觀。目前香港經濟一大問題是實際投入於發展、轉型的不足,反而樓股市場,因受外來因素影響日大而吸走大量資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