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農村建設“三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6 10:44:25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人民日報今日刊登一篇評論文章,話說新農村建設的問題。以下是文章的全文:

  今年,新農村建設,成為各地“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鼙鼓勁擂,萬眾一心,中國農村正健步邁向新的歷程。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在新農村建設中,也還存在著一些新問題。 
  
  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筆者歸之為“三忌”:
  
  一忌只要“面子”不要“裏子”。
  
  這是一片漂亮的歐式小別墅,齊刷刷有二百多棟。米色的牆面,紅色的尖頂。二樓有曬臺,樓下有車庫。每棟別墅門前還有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坪。
  
  這是西部某地的新農村樣板示範區。當地幹部介紹,每棟別墅的造價大概二十多萬元。

  二十多萬元!當下的農村有多少農民住得起?即使刨光了家底搬進了這樣的豪宅,今後還要不要過日子?為了讓農民搬進別墅,由當地政府出面替農民擔保貸款。可貸款終究是要還的呀!
  
  現在有些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簡單理解為蓋房子修路。似乎房子漂亮了,路硬化了,基礎設施上去了,就是新農村了。這種理解謬矣!儘管我們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手點,但這只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方面。新農村建設還要包括鄉村制度的建設、農業產業的良性發展和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
  
  可以這麼說,村容村貌是新農村建設的外在表現形式,是“面子”;而上述其他幾個方面,是“裏子”。“裏子”結實了,“面子”才能真正挺括起來。只有“面子”,新農村便只是個殼,沒有魂!
  
  二忌只重硬體忽視軟體。
  
  這裡說的軟體,是指農民素質的培養。
  
  什麼是新農村建設要達到的目標?除了農民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還包括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有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只注意農民物質生活的改善,但對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往往重視不夠。
  
  只注重物質生活的改善,而不注重農民素質培養,新農村就猶如無本之木,想長成參天大樹,難!兩年前,我曾採訪過西部一個著名的小康村,靠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這個村富甲一方,被有關部門樹為典型。前不久再到該地採訪,吃驚地發現,這個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吸毒村。因為吸毒許多家庭家破人亡。連村支書也成了癮君子。有關部門總結教訓時,有一句話說得很到位:如果“腦袋空蕩蕩”,即使“口袋鼓囊囊”,好日子也不會長!
  
  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一再證明,只有農民素質提高,新農村建設才有不竭的動力。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既要重視硬體,也決不能忽視軟體。抓軟體,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力,因為個體素養的提升,是個長期的、系統的“浸潤”過程。
  
  三忌只盯上面不靠下面。
  
  在農村採訪,曾聽農民這樣抱怨:“新農村建設都搞了一年了,可政府一件家電也沒給我們配,建房子也還得我們自己掏錢。”
  
  現在,有不少農民(甚至基層幹部)抱有這樣一種錯誤認識:建設新農村是國家的事。因而,坐等天上掉餡餅。
  
  天上會掉餡餅嗎?不會。因為,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理應是農民。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國家在財力和物力上,已經付出了很多。我們農民兄弟,理應借這股東風,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洪流。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等靠要,只能延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有首歌唱得好:“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新農村同樣坐等不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