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報:金大中要正視人權歷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6 10:36:25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前總統金大中24日在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5周年紀念儀式上說:“蘇聯、東歐等共產主義國家的人權從沒有在外界的干涉和壓力下得到解決的事例。只有在引導其改革開放時,獨裁才受到限制,實現民主化。只有‘陽光政策’才是改善朝鮮人權、實現民主化的道路。”

  1975年生效的美國《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規定,限制對禁止自由移民的共產主義國家的正常貿易關係。同年,美國、蘇聯、歐洲國家等35個國家簽名的《赫爾辛基協定》以西方國家承認蘇聯和共產圈國家體制並給予經濟援助的條件,要求這些國家改善人權狀況。

  社論說,當時,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批評說,把對共產圈國家的援助與人權聯繫起來的政策只會破壞東西方之間的緩和氛圍。實際上,該政策在短期內引發了反效果。但《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和《赫爾辛基協定》使國際社會認識到蘇聯和共產國家的人權問題,從長遠角度看,促進了東歐國家的改革開放。

  把蘇聯人權運動家薩克洛夫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從西伯利亞拯救出來,並為他們打開自由之路的也是來自美國的人權壓力。美國和西方國家從1989年開始對惡名昭著的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施加了壓力,結果在4年後的1993年,持續100多年的南非種族歧視政策宣告終結。

  社論指出,20世紀70年代,金大中在美國強烈要求美國政府“不要援助鎮壓人權的維新體制”。而且金大中在1980年被新軍部宣判死刑後能保住性命,也是因為1981年成立的美國雷根政府將韓美首腦會談與赦免金大中聯繫起來,對新軍部施加壓力。

  在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壓力下,世界各國的人權得到顯著改善,這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如果國際人權壓力的最大受惠者金大中為挽救自己的“陽光政策”而置朝鮮同胞的人權於不顧,日後將如何面對朝鮮居民,將如何接受歷史的審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