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國際特約”欄目刊出評論文章說,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種種舉措,台灣很多人不滿意;但是,發生特別費報銷問題後,即使不滿意馬英九者,也該疼惜他。
文章說,馬英九捐出了市長任內所有的特別費,前後加總共新台幣1500萬元給公益團體,贊成、反對的意見都有。但是,能這樣做,毋寧好事一樁。起碼,公益團體受惠;何況,如果馬英九果真貪瀆,此舉並不能豁免他已犯的罪行。
但是,捐款應有自明清白、訴諸人民的意義:特別費全部捐了,過去已用的公務花費,等於全部用馬英九的薪水支付。假如馬英九果如一般人民深信的清廉,這種動作令人不忍心:名譽無端受損,還要從自己的薪水中貼錢。
這一份不忍心,對所有公忠體國、清廉自持的公務員乃一體對待,出自一份感謝、體諒的寬仁之情,包括對“閣揆”蘇貞昌。他們如果疏忽犯了錯,非出於刻意和貪婪,在免不了受行政處分和付出政治代價之外,社會應存有一份愛惜和期待,而非不成比例地苛責和甚至置之死地而後快。
進一步說,海內外對待一個政治人物,肯定其人格特質、政治成就,對其細行便多不願濫施打擊。這一份厚待,其實是台灣藍綠和解、社會和諧的重要酵素。這一份厚遇,陳水扁享有過,無論任職立委或台北市長,都曾獲得朝野不吝對待;只是他在“總統”任上,因貪婪辜負了。
文章指出,這一份厚遇,施明德也曾享受過。多少人不計較他對台灣前途的看法,認為那可透過民主過程,因討論、辯明而交付投票,由人民選擇便是。多少人,不分顏色,肯定施明德的人格特質和他對台灣的民主貢獻,而對他的缺陷一笑置之。也因為這份厚遇,所以當他登高一呼,發動反貪倒扁運動時,群山轟鳴、百萬人響應,締造了另一項民主成就。
所以,當施明德痛批馬英九不能把捐款當“贖罪券”時,頗出人意表。施明德忘了自己曾借了陳水扁的錢,在反貪運動時才還錢表示切割;那筆退還貪瀆者的款項,沒有人批評為“贖罪券”。
文章認為,對於一向主張喝咖啡大和解的施明德,會如此苛厲對待一個同樣在台灣政壇具有人格特質和政治成就的對手,恐怕並不一貫。此當與在領導紅衫軍時,與台北市政府有不愉快交手的經驗有關。
馬、施對紅衫軍的看法、步調不一,包括許多深藍者亦不滿馬英九,使他聲望重挫;但此未必表示施明德一定正確,而係仁智之見。
文章表示,馬英九的堅持法治,從治理的觀點而言,沒有破例縱容的假期,雖百萬人亦不退縮,盼確保未來台灣不因政爭而動盪的長治基礎,其不惜犧牲個人聲望,也有其可敬之處,吉爾吉斯的動亂便可為殷鑑。
若連施明德都見小不見大,受情緒撥弄,不能肯定一個遠異於陳水扁的政治對手,反以苛刻言詞相加,則對深綠人物尚能有多少期待?台灣可還有和解機會?政黨惡鬥豈有休止的一天?理性在那裡?敦厚的君子之風何在?
文章指出,民進黨的噴墨惡詆固不在話下,連銀行匯款、公益團體單據亦能流出,更使人心驚。銀行保護客戶隱私的專業倫理動搖,受惠的綠色公益團體居然以怨報德;如果仍記得胡志強選市長被公佈病歷,十餘醫界重量人物居然夷然無事,和“駙馬”趙建銘在台大醫院享受特權種種……台灣從受敬重的政治人物流失理性厚道,到銀行、慈善團體的倫理都因政治而淪喪時,社會豈有不亂的道理?
文章表示,因此,海內外縱使不滿意馬英九,也必須疼惜他。出於對一個政治人物半生走來、清廉自持的人格特質的敬重,而不忍輕易毀棄;甚至司法應依法考察貪瀆犯意之有無,來論定犯罪是否成立,或係行政疏失應給補正。
要強調的是,在弊案紛傳、人心澆薄、政治惡鬥之際,台灣人民期待清廉、守法領導人能夠扭轉國運,乃如大旱望雲霓。藍綠之間、台灣人彼此對待,若不存厚道、不問事證,競以毒舌毀滅對方,焦土之中,玉石俱焚,台灣除了仇恨,還剩下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