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斯菲爾德功過爭議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7 19:29:26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人民網載文稱,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大敗虧輸,導致拉姆斯菲爾德黯然下台,這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是因為這位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防長,在任期中不僅領導美軍打了兩場戰爭,還同時對美軍進行了革命性改造。其功過是非,人品作風都頗具爭議。布什總統對他的評價極高,稱自己六年來多賴於拉氏的建言獻策﹔還說“因為拉氏的領導,美國變得更為安全了”。布什更稱,歷史將會記錄拉氏的功績。

  布什這是在無端吹捧嗎?暫且存疑。但如果我們超脫些進行客觀回顧,六年來拉氏似乎可說是美國當代軍事變革當之無愧的一隻領頭羊,他以自己強悍的作風,對美軍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文章說,上任伊始,依據冷戰后的國際形勢變化(蘇東解體,中國崛起),拉氏立即著手調整美國在全球的部署態勢。具體地說,就是將美軍的部署重心從歐洲移向東亞地區,極大地增加了在夏威夷、關島、日本等地的海空戰略打擊力量。並加強了戰略裝備的前沿儲備。

  二,鼓動布什退出了反彈道導彈條約﹔並極力推動導彈防御系統的建立與部署。

  三,組建了北美司令部,負責北美及本土的防務。

  四,推動北約創建了快速反應部隊。

  五,擴展並強化了特種部隊司令部權力與職能﹔甚至授權特種部隊可以秘密潛入他國活動。

  六,強化了軍事情報部門,特設立了專職副部長負責情報工作。

  七,設立了轉型辦公室,推動部隊向小型化、輕型化、快速化轉型。如縮小陸軍規模,增強海空遠程打擊力量﹔主張將師級單位縮編為更小的戰斗旅,以便於快速行動和便於作戰組合。

  八,武器裝備方面,重視遠程導彈和激光和衛星制導精確炸彈的開發﹔反對採購笨重的傳統武器。如一上台就叫停了科曼奇(COMANCHE)直升機和十字軍(CRUSADER)火炮的採購(因為十字軍火炮重達70噸,太過笨重),並為此解除了陸軍部長的職務。

  九,也許是最重要的,高度重視高技術在部隊作戰中的推廣採用,尤其是信息化建設。推動將美軍建設成一支“聯網武裝力量”,即利用美國在信息技術上的優勢,使美軍各個不同部隊單位能進行橫向快速,甚至是同步作戰﹔從而取得最佳戰果。

  文章說,這就是拉氏提出的名為“網絡中心戰爭(NETWORKCENTRIC WARFARE”這一全新的軍事理念,即憑借信息聯網技術使各作戰單位即時獲取戰場信息,實施協同作戰,從而在戰場上取得對敵作戰的優勢。因為信息化網絡化極大奪加速了情報交流與信息勾通,大大減少了指揮周轉環節,也減免了費時費力的部隊集結調動的需要。

  他不僅自己身體力行,而且要求將領們拋棄傳統過時的作戰理念,要有創新性的作戰思維。他甚至提出過“非接觸、零傷亡”驚人見解。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第一階段,拉氏的作戰理念得到了有力驗証。由此可見,拉氏不愧為現代軍事變革的推手與旗手。

  公正地說,拉氏發動的這場革命性軍事變革的影響是深遠的。世界各國的軍事部門無不在認真關注並深入研究美國的這場軍事變革,並紛起效法。特別是美軍的信息戰理論已成為各國軍事現代化的一個最高標准和前進目標。盡管位氏黯然離去,但他的這場軍事變革所指出的方向,仍將引導各國軍事現代化的前進方向。

  然而,布什和拉氏本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拉氏功未成身先退,不得不淡出政壇。而且他的下台不僅是民主黨人拍手稱快,連共和黨人也都不為之惋惜。這又是為什麼呢?正是他始作甬的伊拉克戰爭成了他自己的滑鐵盧。

  文章指出,伊拉克今天的混亂局面與拉氏有著極大的干系。拉氏下台后,有人評論說,拉氏不得不成為替罪羊。其實非也。拉氏不是替罪羔羊,而是正宗的領頭罪羊。他當初不僅是極力主戰派,而且亦是戰爭策劃人與指揮者。所以他完全是咎由自取,談不上代人頂罪。在佔領伊拉克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拉氏即犯下了一系列嚴重錯誤。擇其犖犖大者,可列舉如例下:

  當時伊拉克佔領初期,其事務全部歸國防部掌管。拉氏因勝利而躇躊滿志﹔他派去的干將布雷默也是一手遮天,於是他們首先做了兩件不明智的事:那就是不問青紅皂白地解散了社會復興黨和伊拉克軍隊。此舉讓普通黨員和士兵全都丟失了飯碗,從而將大批人推上了反美之路,其中不少人則加入了反美武裝。

  第三,由於拉氏過於迷信與依賴現代軍事科技的作戰效能,所以在伊作戰的美軍兵員不足,一直處於促襟見肘的狀態,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全國各地的恐怖活動。

  第四,由於沒有預見到反美武裝會如燒荒野火為,迅速擴散並如此活躍,因此也沒有准備好任何應對計劃。

  第五,他們以為美式民主自由是人見人愛的萬能仙丹,一旦到手,人們就會歡欣喜舞,社會也隨之一片升平。這就是西方所謂的“民主和平論”。所以美國政府根本就沒有想到民族隔閡與教派分裂問題會發展到如此嚴重,難以駕馭。

  第六,美國沒有意識到,它有意無意地制造並卷入了一場文明沖突。這似乎就注定了,在這場全球反恐戰中,美國無法在短期內取勝,甚至可以說,美國最終也將無法獲得全勝。

  因此,拉氏在伊拉克戰場上的失敗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如果深入解剖,還可以看到,拉氏的失敗還有著更為深刻的思想根源。他無疑是一位非常復雜的人物,他的身上顯然存在著矛盾性與兩面性。

  文章說,如果單純從軍事觀點上分析,拉氏的軍事理念可以說既是超前的,但卻也是落伍的。說他超前,比如他的信息戰理論可說是代表著21世紀最先進的軍事戰略。說它落伍,是因為拉氏的軍事變革的著眼點基本上還是以傳統的國家軍隊作為作戰對象的。比如戰略重心向東亞轉移也好,導彈防御體系的建立也罷,都是用來對付擁有中遠程導彈的東亞國家的﹔而對分散的各自為戰的付恐怖分子則顯然失靈。記得不久以前看到一漫畫,畫的是美國高大的導彈與追蹤雷達直指遠天,但對一群肆無忌憚地在其陰影下自由自在地竄來竄去老鼠卻是束手無策。

  為什麼會這樣的陰差陽錯?這是因為,與其超前的軍事理念成鮮明對照的是,拉氏的政治思維依然一直定格於冷戰時代,仍習慣於透過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來觀察世界局勢。因此,他一再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並將戰略重心相應地從歐洲向東亞轉移也就不足為奇了。眾所周知,他與副總統切尼是碩果僅存的兩名冷戰老兵,如果沒有假想敵,他們就沒有了存身之地。

  當然,他們的得勢也是美國社會思潮的必然。近20多年來,美國保守主義思潮節節上揚,1994年共和黨一舉奪得參眾兩院,更推動了保守主義勢力的高漲。而90年代的經濟大發展,使美國的國力空前強盛,給了他們提供了足夠的資本,同時也讓他們四肢發熱頭腦膨脹。因此,此時的傳統保守主義很容易接受新保守主義提出的建立新帝國主張。這就促成了兩者合流,形成一股左右美國的強大政治力量,其結果就是將美國送上了伊拉克戰場。因此,共和黨失利和拉氏的下台,不僅是拉氏個人的失敗,也標著新保守主義的終結和傳統保守主義的失勢。

  因為伊拉克戰爭成為中期選舉的焦點問題,而拉氏又這場戰爭的主導者與主要象征。因此人們就理所當然地主要從伊拉克戰爭這一主要的但卻也是局部的視角來評判拉氏的功過是非。這既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許會失之於以偏蓋全?

  不過,就伊拉克戰爭而論,拉氏也還是不服氣的。他在辭職時這樣說,“這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為人們所不熟悉,難以很好地被理解。對人們來說它太復雜了。但我確實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所做出的貢獻會被歷史所銘刻。”他這是在恭維布什總統,但實際上是也是在獎掖自己。在下台后的第二天,拉氏來到堪薩斯大學作演講時受到少見的熱烈歡迎。演講完答問時,有學生問他會給自己六年來的工作打多少分,拉氏回答說,“還是留給歷史去操這份心吧。”他顯然期望歷史能給他以更為全面和公正的評價,那就等著讓歷史來說話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