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保皇 蘇貞昌7日7變不敵扁餘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1 15:49:53  


在與扁切割和保皇之間,蘇貞昌像騎腳踏車一樣忙於尋找平衡點。(中央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蘇貞昌為了陳水扁涉入的“國務機要費”案,在行政院長的去留上,曾一度陷入左右為難。聯合晚報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經過盤算,蘇貞昌已從“切割”轉向“保皇”。關鍵點在11月3日“國務機要費”偵結報告出爐當天,到9日蘇貞昌向陳水扁面報“李遠哲籲扁下台”警訊這段期間。蘇貞昌的進退之間和角色拿捏,有如一段“七日變奏曲”。

  文章說,3日下午“國務機要費”偵結報告公布前,蘇貞昌中午被召進“總統府”,在大致理解陳水扁的態度後,蘇貞昌下午回到“立法院”備詢時,滿腦子已在想著“是否辭職下台”的事。

  晚間回到“行政院”,蘇貞昌曾召集核心幕僚商議自己的去留。據了解,蘇貞昌認為,留在“院長”職務,雖然有龐大資源可用,但眼前政治氣氛,可能得靠一些非常手段,才得以確保自己的民間聲望不會連帶遭遇太大的打擊。

  部分親蘇的立委也持同樣的看法,認為天下反正不是自己打來的,就乾脆退下來,好好準備自己打天下。但蘇貞昌的幾位核心幕僚卻不這麼認為,深怕蘇貞昌搶先在陳水扁之前有大動作,“扁蘇關係”一定會被大做文章,利弊得失一時難以估算,不如等待陳水扁5日“向人民報告”後再說。3日晚間蘇與幕僚的決議是先觀望,但傾向適時提出“請辭”。

  接著,蘇貞昌在4日下午二度與扁見面時,主動向扁口頭表達辭意,藉機試探扁意,但當時扁已決定拉長戰線,當場否決蘇的想法。了解陳水扁的“強烈意志”離開玉山官邸後,蘇貞昌再與核心幕僚密商,這時蘇的想法,已轉趨向“如何在現有職位上營造有利空間”。幕僚對外也強調“沒有請辭問題。”

  5日晚間,陳水扁定調“一審貪污有罪下台”,蘇也同時將“自請辭職”的選項暫且排除在外。只是沒想到,隔天竟有黨內高層對外放話,表示蘇貞昌曾建議扁應該在“立法院”三次罷免時開放黨籍立委投票,而陳水扁的“一審下台”說,其實是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居間穿梭才取得“天王間的共識”。蘇陣營為此心頭一驚,覺得自己被放了冷槍。

  接著,6日、7日、8日一連三天,有關“欲與扁切割”等不利蘇貞昌的說法迅速蔓延,已與幕僚做成“繼續留任”決議的蘇,決定反守為攻,打算在8日擴大中執會上慷慨陳詞一番。

  但蘇慷慨陳詞的內容,卻讓不少中執委、立委傻眼。蘇貞昌在一輪猛攻陳水扁周邊人等及女婿趙建銘後,最後則以“誰說我不挺扁”做結尾,據了解,事後有親蘇者轉述現場氣氛,形容蘇貞昌語畢,台下熱烈鼓掌,但事實上,當時絕大多數人是低頭不語,像“看好戲”般等著瞧蘇貞昌怎麼“拗回來”。

  文章引述知情者分析,蘇前半段是罵給人家看的,因為他也不想被歸為“百分百的保皇派”,後半段則是告訴大家,他現在開始,與扁同一陣線。

  9日上午,蘇貞昌為示忠誠,主動親赴“總統府”,向扁面報自己“側面得知”李遠哲將以公開信方式籲扁下台,“示警”意味濃、“輸誠”意味更濃。

  但蘇究竟為何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李遠哲的心意,讓他逮到機會馬上表現“挺扁”姿態,是“天意”還是“刻意”,截至目前為止,仍未完全解密,那位遠從巴黎來電向蘇貞昌通風報信的“神秘客”究竟何人,蘇幕僚們一律三緘其口。

  文章指出,3日到9日,蘇貞昌這段“七日變奏曲”,讓外界聽出“扁的餘威”仍在,但也同時展現出蘇貞昌難以捉摸的政治性格。  


    相關專題: 扁珍共犯 台灣政局風雲激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