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星碼頭 今晚最後一夜鐘聲送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1 09:46:00  


今日晚上踏正午夜,當鐘樓響起最後的十二響鐘聲,服務了香港人四十九年的碼頭便會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有48年歷史的中環天星碼頭11日最後一天運作,小輪公司預計會有不少巿民有興趣到中環天星碼頭乘船緬懷一番,因此11日午開始會將往來中環至尖沙咀渡輪服務班次加密到每五至六分鐘一班。 

  天星碼頭11日晚11時半碼頭開出尾班船後便會停止服務。天星小輪公司在舊碼頭會有五艘渡輪,接載購得“慈善告別航”船票的乘客及嘉賓,於凌晨零時同步在碼頭起航,向愛丁堡廣場上的中環天星小輪碼頭告別。碼頭前的舊鐘樓亦會工作至最後一刻,小輪公司已獲政府批准讓鐘樓破例作午夜報時,在凌晨零時響起最後12下鐘聲後,碼頭便會熄燈,結束歷史性任務。 

  為紀念天星碼頭關閉這個歷史時刻,天星小輪將舉行“慈善告別航”,而碼頭的鐘樓在12日零時連續鳴鐘12次,其歷史使命將隨舊碼頭燈光熄滅而圓滿結束。 
 
  大公報署名文章說,愛丁堡廣場的中環天星碼頭於今日晚上關閉,踏正午夜,當鐘樓響起最後的十二響鐘聲,服務了香港人四十九年的碼頭便會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碼頭連同鐘樓的未來去向,還要拭目以待,按政府原定計劃,會在今年內把中環天星和皇后碼頭一起拆卸,以興建一條四線行車路。

  文章作者說,最近趁天星碼頭仍然運作之際,再次前往附近一帶拍照。以往我們大多數是走過行人隧道,經有蓋的通道直入碼頭,因此沒有很多機會欣賞這座現代主義設計的建築物。今次為了留下碼頭的記錄,特別跑到大會堂高座頂層、連接大會堂高低座的空中走廊,以及停車場的天台,從不同角度拍攝碼頭的雄姿。

  曾幾何時,渡海小輪是香港人來往港九兩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從第一條海底隧道在一九七二年通車,而地鐵荃灣線在一九八二年運作之後,來往港九再不必全部依賴渡輪,以致港內線交通日漸式微,許多航線都相繼結束。中環天星航線之所以仍受歡迎,因為那是來往尖沙咀最便宜又方便的途徑,現在新碼頭外移五百米,更遠離中環核心,我相信願意花時間乘搭小輪的市民會大為減少。

  無論天星鐘樓退役後命運如何,它已因為年紀衰老(事實上亦不準確)而不會再度使用,要懷念一下香港最後一座機械鐘樓每隔十五分鐘響起的清脆鐘聲,就要把握最後今天了。

  附:天星碼頭變遷史:

  1888-1903(雪廠街)第一代天星碼頭約於1888年建成,當年填海尚未延至中環地區,碼頭則位於雪廠街附近,該碼頭的建築風格較為簡陋,上蓋只用禾稈草搭建而成,後來才改用木材及以三角頂前後末端凸顯碼頭建築。 

  1903-1945(怡和大廈)第二代天星碼頭於1903年建成,採用愛德華式的建築風格設計。碼頭大樓內安裝了一套機械鐘,鐘樓結構由實木及灰泥建造,鐘樓頂加裝了金屬圍欄圍繞樓身;位於碼頭入口上的半圓形大窗戶亦成為當時中環碼頭入口設計的重要元素。 

  1945-1958(怡和大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原址重建的第二代天星碼頭依然保存鐘樓,但碼頭外觀較簡潔及現代化。 

  1958-2006(愛丁堡廣場)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是在戰後的填海工程完成後興建,碼頭用了當時盛行的簡樸建築設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