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對麥芒:中國版“導彈防禦系統”現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06 19:54:45  


中國“暗劍”、“天翼3”無人機。
  10月31日,第六屆中國珠海航展拉開帷幕。雖然本次航展參展國家和地區達到32個,但來自中國航空航天的企業占了展館近一半面積。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航展不僅展出了各種先進導彈,更有精確制導炸彈“雷石6”制導滑翔炸彈和“雷霆2”鐳射制導炸彈首次亮相。

  另外,首次亮相的“暗劍―無人機”、“天翼3無人機”和“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總之,“中國製造”是本屆航展的最大看點。

  儘管本次航展出現了各種各樣新銳武器,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首次在國內提出的導彈防禦體系概念,卻讓參觀者耳目一新。一些觀察人士,尤其是外國參觀者對此興趣盎然,紛紛把這一概念跟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聯繫起來,並希望到現場看個究竟。

  於是,珠海航展的2號館,出現了人頭攢動的熱鬧場面。與波音、空客等民航用品所在的1號館相比,儘管這裏沒有美女模特助陣,但更多的外國人還是把這裏當作觀展的重點。

  廠商接受記者獨家專訪

  在10月3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以研製導彈武器而備受矚目的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馬良傑表示,在本屆珠海航展上,該集團公司將“首次顯露導彈防禦體系概念”。同時,為了配合這一概念的宣傳,該公司進行了精心準備,參展導彈近二十種,數量空前。

  這是國內廠商首次公開提到“導彈防禦體系”這一概念,這個名字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本報記者的極大興趣。發佈會一結束,記者追上了匆匆離開的馬良傑先生,在匆忙中做了一次獨家專訪。

  馬良傑介紹說,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給世界人民敲響了警鐘,保衛領土安全,防空首當其衝。此後,科工集團就提出了“體系對抗”理念。科工集團從對兩次海灣戰爭的研究中得到一個重要啟示:未來的戰爭看來都是以空襲為序幕,也最為殘酷。空襲的特點是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比如海灣戰爭中空襲分為5個批次:偵察、干擾、致盲、轟炸、評估。科工集團根據這幾大步驟,逐漸構築了自己的防禦體系。

  他說,以前無論是在技術還是產品方面,科工集團都離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有一定的差距,但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水準,無論是單項技術還是系統構建領域都是如此。科工集團有了自己的防禦體系,並有了支撐這一體系的系列產品,包括中高空、低空、超低空、末端防禦等。他還表示,國外對中國的防禦能力都很瞭解。

  不和國外導彈防禦系統比較

  在10月31日的航展現場,航天科工集團的展區占了整個場地的1/4,大螢幕播放著中國導彈的發展歷程,“針尖對麥芒式”的導彈攔截導彈的電視鏡頭,讓記者以為是在看美國大片。動畫片演示的P12戰術導彈武器系統,以多彈頭導彈攻擊敵人目標的場面,吸引了一批外國人駐足。

  記者和正在現場的航天科工集團劉翔部長閒聊起來。劉部長第一句話就是“航天是不會讓國人失望的”,這讓記者感受到了他的信心和膽識。但他表示,他不同意一些人把科工集團的導彈防禦體系概念和美國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聯繫起來做文章。

  他說:“我們不和外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做比較,做這種比較沒有實質意義。當前,這些參展的導彈品種齊全,有防空、海防和地地導彈,顯示了導彈防禦體系的概念。”

  在他身後的展牆上,是一些沖天而起的導彈發射畫面。劉部長說:“目前中國的導彈水準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水準,部分產品達到了當今國際先進水準,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保衛國家的領土安全。”

  他解釋說,科工集團提出導彈防禦體系這個概念,立足於防禦。 

  外國記者關注導彈防禦概念

  目前,公開提出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的有美國和俄羅斯,印度也曾提出要搞導彈防禦系統。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提出的“導彈防禦體系”這個名詞,一些敏感的外國記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記者拿著新聞稿,指著上面的“missile defense system”,詢問記者在哪里能找到願意接受採訪的人。記者和來自以色列的《IAF MAGAZINE》記者馬諾夫閒聊時得知,他首先參觀的就是導彈館。他說:“中國導彈的生產和進步非常快。兩年前的航展我也參加了,但相比之下,這次有一些新的導彈。”

  馬諾夫指著室內中央的P12導彈發射車說,中國的導彈體系現在看起來還不清楚,但這個概念對他來說很新鮮,他想多瞭解一些。

  在2號展館,記者還遇到了日本廣播協會(NHK)駐香港和廣州分局的吉岡淳平和另一位記者,他們也很想瞭解“導彈防禦體系”的概念具體有什麼含義。通過與他交談得知,NHK原先並沒有打算報導這一新聞,後來遠在東京的一些軍事專家有興趣瞭解這方面的資訊,所以他們才前來採訪。

  分析:解讀中國導彈防禦體系概念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首次公開了我國的導彈防禦體系概念。雖然中國也使用“導彈防禦”這一名稱,但與美國正在積極構築的導彈防禦系統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概念的含義不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是準備應對來襲導彈打造的,通過多層攔截理念分別構築了不同的導彈攔截分系統,如海基高空攔截系統、陸基高空攔截系統、空基鐳射攔截系統等,依照彈道導彈的起始段、中段和再入段進行三段攔截。而我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則由防空、海防、地對地三大導彈系列組成,並不是單一的應對導彈威脅,而是組成我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的中堅力量。

  第二,防禦範圍不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不僅要保護美國本土的安全,還擴展到駐外美軍以及盟國的安全,因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充分體現了美國的全球戰略思想。而我國的防禦體系僅為保衛我國安全之用,充分體現了國土防禦的思想。

  第三,部署地域不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不僅部署在美國,而且在西歐、東歐、東北亞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都部署有預警中心和導彈攔截器,而我國的防禦體系以保衛本國安全為核心,全部部署在本國國內。

  第四,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具有濃厚的進攻色彩。由於美國率先打造並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儘管冠以“防禦”的名號,但其實質是使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失去作用,主動破壞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具有典型的進攻性色彩。尤其是美國將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在中、俄等大國附近,其意圖如“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而中國的導彈防禦體系是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已經在建設導彈防禦系統方面邁出巨大步伐之後,被迫研發的,只具有防禦性功能。

  第五,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將導致太空軍事化。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未來還將在太空部署預警偵測系統,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考慮部署天基的鐳射攔截器,這將直接導致太空軍事化。而中國一貫堅持和平利用太空政策,強烈反對太空軍事化,中國的導彈防禦體系不會推動太空軍備競賽。

  新聞特寫:記者巧遇伊朗高官

  一般來說,參觀航展的各國官員都不願意接受記者的採訪。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精確制導炸彈的展臺,記者遇到了一位武官著裝的官員,記者看到他的肩章上有著澳大利亞海軍的標誌,便遞了張名片給他,希望能交換個名片。但他卻表示,名片已經發完了,委婉地拒絕了記者的採訪。類似的拒絕,記者還遇到過幾次。

  這次航展上還有不少來自各國更高級別的官員。記者就偶然遇到了伊朗國防裝備和武器供應部的官員卡紮尼先生。

  當時記者正在拍照,發現身邊有幾名身著整齊西裝的外國客人,一位外國翻譯正在給一位外國客人介紹情況。記者對這位元翻譯流利的中文非常驚奇,因為他的普通話裏還帶著中國北方的捲舌音。於是,記者提出能否與他們合影,他們欣然同意了。合影後交換名片時,記者發現,原來這位客人是伊朗國防部負責後勤的高官。他很友善地沖記者笑了笑,記者於是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採訪了他。

  卡紮尼高興地說,他參觀過世界7大航展,珠海航展的總規模比其他航展要小一點,但它體現了中國整個航空航天業的實力,他對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發能力表示讚賞。他說,中國航空航天業在10年內有了很大的發展,將來會在國際上取得更好的成果。海航展的總規模比其他航展要小一點,但它體現了中國整個航空航天業的實力,他對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發能力表示讚賞。他說,中國航空航天業在10年內有了很大的發展,將來會在國際上取得更好的成果。(來源:《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