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郭俊次:統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須努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0 11:52:53  


郭俊次:共同迎接“二十一世紀,不得不為中國人的世紀”吧!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題:“統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須努力!”──“和平、奮鬥、救中國!”
         作者 郭俊次
  (一)我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為中國近代史上,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週年紀念日。我們緬懷他的“豐功偉業”,“齊天功德”;站在祖國大陸最前沿、最前線的廈門市──“孫中山研究”及“民革市委”,舉辦“孫中山先生與海峽西岸”慶祝活動,非常正確,很有意義。

  大家都知道,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正宗典型”的台灣人。我的祖先,就是從漳州,經由廈門港,東渡台灣,定居、謀生、發展的。已歷經十三代了。

  我從小接受國民黨──“國民政府”的“一貫教育”長大。從“國民小學”到“國家博士”。(教育部及行政院,只培養二十八位文、史、法博士,就正式停止)。真是喝“國民黨的奶水”,一路長大的一位正派“本土青年”。

  我是農家子弟,歷代務農,佛道雙修,父母均為文盲。命中注定,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家中大小,均覺得很奇怪。“讀書樂,樂無窮”,甚至“廢寢忘食”。我是做到了。

  一生中,一路上,靠“讀書”、“考試”長大。最後,“學而優則仕”。進入官場,一過即二十三年。

  因為,“第一名”及“狀元相”,與我有緣。同時,在“以台制台”政策下。就這樣,我有幸,進入了“蔣家王朝”的權力核心。“在朝為官”──很早出道地,“為國效命”,“為民服務”。從“事務官”到“政務官”。從“小科員”到“特任官”。遊走“行政”、“立法”、“考試”三院及“國民大會”。平穩、順利地走過,中央政府“三院一會”。“平步青雲”,非常順利。為官清廉,很有尊嚴。備受倚重,甚為光采。

  在我一生的“讀書”過程中,我最喜愛“中外歷史”及“中外地理”。每次考試,幾乎都是一百分。也因為我非常熟讀“中國史地”,從小就“熱愛”這個“國家”,“忠愛”這個“民族”。一生走來,始終如一。

  很奇怪,我從小就“發願”要當一位“傑出偉大的政治家”。(我的國小老師,偷偷竊笑我,說什麼:“窮家子弟,豪氣十足”。我媽媽,希望我行醫救人,可多賺一些錢。)

  因為我很早進入“官場”,又都在“蔣家”兩代領袖的“旁邊”及“身邊”工作。對於“政治”為何物?我就特別有點“領悟”。經國先生給我的啟發最多。所以,特別反感“政客”型的“政治人物”。

  各位都知道:“蔣家”兩代領袖,也都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他們父子兩代,一生忠於“一個中國”,一生反對“台灣獨立”,一生念念“國家統一”。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基本上,“兩蔣”,也是台灣島上,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在我“求學”及“從政”期間,除了熱愛“中國史地”外,由於“時空環境”及“工作需要”,主動及被動地,又要認真“學習”中山先生的“遺教”及“學說”。因為,他是我們台灣“中華民國”的“國父”。為求“政治正確”,每一位高級從政幹部、領導,都要認真“研讀”。

  實在說,中山先生的遺教、學說中:“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建國方略”、“實業計劃”、“民權初步”……,我是唸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的,“心得”及“正覺”,也非常的多,非常的深。

  今天,看到祖國大地的各項“交通建設”,以及看到福建“海西經濟區”大開發戰略,我就想到“實業計劃”及“建國方略”的種種。我在立法院,擔任過“三朝元老”的秘書長工作,整天就想到“民權初步”及“民權主義”。

  大前年,當我看到北京‧胡主席錦濤先生閣下的“治國理政”名言:“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非常感佩。當時,我就想到“三民主義在大陸”。果然,不到一年,“新三民主義”,就在大陸、台灣、海外,大為風行、流傳起來。而且,大家“津津樂道”,給“祖國形象”,又帶上了另一高峰。尤其是“台灣層面”。

  幾年前,某一天(五一左右),當我坐車路過“天安門”廣場時,不經意地看到中山先生的巨幅遺像,安置在廣場正中央。備感親切。興奮、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久久不能自已。甚佩“中南海”當局的明智決策。今年“十一慶典”期間,我又發現,情緒亦然。非常正確,非常高興。

  實在說,“蔣家兩代”領袖,“勵精圖治”,將台灣締建一個“三民主義”模範省。真的是“功在寶島”,“功在台灣”。“豐衣足食”,歷數代。“台灣經濟”,已經拔得頭籌。這應歸功於“兩蔣”,忠實執行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落實實踐。

  至於台灣的“民主”憲政,快步發展,與“民權主義”、“建國大綱”的理念、灌輸,也有關。可惜,它走“過了頭”,又“變了調”。雖然,數量大,速度快,但品質不高。

  至於“民族主義”,“蔣家兩代”期間,發揚“中華文化”,從不放鬆,不遺餘力。做的有聲有色。島內的同胞,大約有八成以上的人,都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不幸,政權交給“阿輝”及“阿扁”之後,至今由於“公權力”介入,大力推廣“本土意識”,“去中國化”,公開推動“文化台獨”,“族群”情結,愈來愈深。“藍天”、“綠地”,形成各半。雙方“對抗”、“對立”,甚至到“撕裂”,非常嚴重。這是台灣社會“穩定”及“安全”上,最大的隱憂。也是“政治發展”歷程中,最大的“認同”危機。

  今天,竟有近八成的台灣同胞主張、贊成用“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熱衷、追求“一中一台”或“一邊一國”。“一葉落,而知秋”,箇中奧妙,值得我們的正視與警惕。

  癥結原因,就是“台獨”與“獨台”聯合在作祟。

  主張“統一”的人,認同“一國兩制”的人,竟是少數,“反獨”可以,“促統”不必,大有人在。這些人,很多都是“深藍”的朋友,又是內地人居多,真是不可思議。中山先生在天之靈,地下有知,一定非常難過,非常生氣。兩蔣領袖,更不在話下……。

  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傑出、偉大的“政治家”。於公於私,我最敬佩他。第二位,應是鄧小平先生。理由很多,在此從略。

  十年前,當我第一次踏上廣東省時,上層領導徵詢,我的“要求”與“建請”是:先到中山市‧“翠亨村”,再到廣州市、“黃埔軍校”及“黃花崗列士紀念碑”。走走看看,“朝山禮佛”。實在說,一路走來,感懷、感觸良多。

  中山先生的“偉大”,在於他的“前瞻眼光”、“民族情操”以及“愛國主義”。他一生革命,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都在求“民富國強”,都在求“國家統一”。將滿一個世紀之後,我們再追思、紀念、讚頌、肯定他,還是“國家統一”。有關精闢論述,娓娓道來,現在,還是“歷久彌新”,可欽可佩。

  (二)“台灣是中國領土,決心收復”

  中山先生於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九日,與羅福星先生的一句對話中,便說:“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決心收復”。他又說:“但為大局著想,必須講求方法”。

  各位好朋友,這個“方法”為何?將滿一個世紀之後,還是非常“好奇”與“新鮮”。我的“解讀”就“統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須努力!”──“和平‧奮鬥‧救中國”是:“和平發展”──既“和平”,又“奮鬥”。

  台灣,是我“土生土長”的家鄉。台灣,也是我們“共有共享”的家園。台灣,自古以來,即為中國的一部份。否則,那有“割讓日本”及“回歸祖國”的“歷史語言”呢?否則,那有去年,我們“台統會”,在台南舉辦的:“台灣光復六十週年”,以及台灣“脫離福建”,“建省一百二十週年”的紀念呢?

  我一再告訴我的鄉親父老: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大陸的一部份,大陸也是台灣的一部份。一體兩面,相輔相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儂我儂,我儂你儂。這有什麼不對?這有什麼不好呢?

  中國只有一個。別無分店,亦無分身。主權與領土,絕對完整。神聖不可分割。兩岸雙方,共有共享。任何人,無法用任何理由及方式,將台灣分離出去。這是,“歷史的命令”。這是,“民族的承諾”。不是哪個“政治人物”的施政口號或個人意志。

  九月下旬,民進黨二十週年黨慶,在高雄擴大慶祝會上,阿扁公開說:台灣與中國,是“不一樣”的“兩個國家”。非常不道德,非常不應該。理所當然,應該加以譴責。所以,我們堅決反對:“一中一台”,“一邊一國”,或“兩個中國”。

  實在說,台灣海峽,只有用“和平”與“發展”的方式,才能變得:愈來愈穩定,愈來愈狹窄。我一再說:和平,和平,“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只有“和平”,才能“發展”。只有“發展”,才有一切。“和平”,是硬道理。“發展”,也是硬道理。“和平發展”,更是硬道理。它已成為當代“國際關係”,與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主旋律。它是當今全球的“主流民意”。任何人,不可違逆,也無法抗拒。

  各位好朋友,“兩岸關係”,錯綜複雜。一路走來,已過十幾年。有進,有退。有攻,有守。有善,有惡。五味雜陳,一言難盡。我常說:“統‧獨”、“和‧戰”,四個字而已。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今天,我們已由“江八點”,走到“胡四點”,再走到“新胡四點”。我們已由“文攻武嚇”,走到“反獨促統”,再走到“和平發展”,昂首邁向“和平統一”。這樣的思維、路線,是非常正確的。中山先生說:“必須講求方法”。這些調適與修正,應該就是最正確的答案。

  尤其,大陸這一年多來,對台的“善意舉措”,一再拋出“大利多”。目前,共有十五項,非常成功。現階段,南台灣,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質變”。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現象,“攻心為上”,“得民心得天下”。我們都在不言中。

  同一時間,對照“反分裂國家法”(2005‧3‧14)的及時出台,有人說:“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軟硬兼施,“恩威並濟”。這也是“不得已”的正確“方法”。

  各位好朋友,“國家必須要統一”‧“民族一定要振興”。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歷史課題”及“民族正義”。永遠無法妥協,絕對不能放水。統一,雖然沒有“時間表”,但應有“時間概念”。統一,雖然沒有“急迫感”,但應有“使命觀”。
  
  我常說:“誰不愛台灣”?美‧日兩國,也“熱愛”台灣。他們的“方法”,就是台海,永遠的分立、分裂。不統、不獨,不衝突、不戰爭就好。“台獨”份子,口口聲聲,更愛台灣,他們的“方法”,就是“遠走高飛”,背叛祖國。希望擁抱太平洋,走向一個正常、完整、獨立、美麗的新國家。

  我們的“方法”,是透過“和平發展”,發展“和諧台海”。從“海西”經濟,到“閩南”文化。從“經貿面”及“文化面”,雙管齊下,“畢其功於一役”。希望能將台海的寬度,變得愈來愈小,將台海的“中線”,從地球上消失。將台海,成為閩台之間的“大內海”,將台海,成為“中國海上的觀光樂園”,……。

  中山先生曾說:現在中國最大“弊病”,在於不能統一。……,故望學生能力圖統一。(1919‧8‧5)。又說:中國既統一,則四萬萬同胞,可以得享真正之安寧幸福矣。(1921‧9‧6)。

  各位好朋友,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及門生,更愛台灣。他們熱衷希望兩岸“兩造”的第二代子孫,能認清大局,“破鏡重圓”,追求“和平統一”。再重溫“四合院”大家庭的美滿生活。期望“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國和萬世強”,共創美麗的“大未來”。

  各位好朋友,我常說:真正“愛台灣”,真正“愛國家”,真正“愛民族”的人,方式、方法、途徑容許很多。但“國家必須統一”,殊途必須同歸。此一原則、立場與堅持,是絕不可改變的。這是中山先生的遺教與遺命。

  (三)“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

  孫中山先生的“經典名言”很多,1924‧11‧24,在日本‧神戶與日本新聞記者的談話中,就公開說出:“統一,為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這一句名言,已成為當今“兩岸關係”與“和平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

  台灣“和統會”,第一任榮譽會長,國民黨“黨國大老”──陳立夫先生,九十九歲高齡時,將此一名言,親書墨寶誌念,並“耳提面命”。目前,還懸掛在我們“和統會”的“貴賓室”中。每天看了它,就想到“享福論”與“受害論”。

  實在說,追求祖國的“和平統一”,這是我們的“畢生志業”,也是一件曠世的、偉大的“功德齊天”大事業。雖然我們深知:“和比戰難”。但此一“和平方向”,只許成功,不可失敗。

  中山先生曾說:“總統須以和平之方法,力謀中國之統一”。(1922‧3‧2)。又說:“文……擬以和平之方法,圖統一之效果”。(1923‧1‧26)。又說:“兄弟向來是主張和平統一的人”。(1924‧11‧19)。又說:“此時各方人民,都是希望中國趕快和平統一”。(1924‧11‧25)。

  中山先生,“向來主張和平統一”,這是一件“歷史的證言”,非常珍貴。台灣的“和統會”,一再公開宣示、主張:追求兩岸的和平統一。“極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到來。只要還有一絲絲希望,絕不能放棄。這樣的公開訴求,前後已近十年。實在說,這也是島內、大陸及海外“各方人民”的“共同意見”,這是非常正確、明智的路線。

  “胡四點”的出台,其中第二點,以及“反分裂國家法”(2005‧3‧14),第五條的規定:“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台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又說:“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信哉斯言,壯哉斯言,非常正確,非常睿智。

  “統一”,既為“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統一”,又必須追循“和平”方式。所以,我一再向鄉親父老說:和平式的“統一”,好處多多,不勝枚舉。而對台灣的“大利多”,是永遠大於大陸的“大利多”。

  比如說:台灣“今天有的,明天還會有。今天沒有的,明天可能會有”。台灣所有“內政制度”,全部“維持現狀”。此一“德政”,就如同“違章建築”,改成“就地合法”。這對台灣有什麼不好呢?兩岸“互濟有無”,“互惠互利”,“共創雙贏”,“再造多贏”。有什麼不好呢?台灣島,是典型的“經貿島”。現階段,兩岸的“經貿”往來,最能“體現”此一說法及看法。

  在這些“大利多”的情勢下,認同“一國兩制”,那是最好不過的“方式”與“模式”。

  我常說,我常想:鄧小平先生的“偉大”很多。除了“改革開放”之外,對於他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本人非常欽佩。“魚與熊掌,我都要”。打破過去“不可得兼”的舊思維。這是古今中外,“政治學理”上的一大發明,一大發現。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並存發展,緊密相扶。我們已看到港澳的“成功範例”。台灣同胞,就大可放心,也大可安心。

  實在說,台灣在“新新中國”的“一國兩制”下,有其“最高度”的自治,這是不同於港澳的,也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
  
  ──第一,台灣人民,可到大陸“當官”,共同為全體中國人民服務。台灣“最高領導人”,可兼任北京‧“新新中國”的“國家副元首”。

  ──第二,解放軍不到台灣來服務。由台灣“國軍”自治自理。

  ──第三,台灣在海外的“領事館”,可考慮存在,繼續為台胞服務。

  純就這三點的“背景構想”來說,這是港‧澳所沒有。台灣,也就比“港‧澳”好的多了。不明之士,怎可說是:台灣“港澳化”、“地方化”、“邊陲化”呢?

  我的鄉親父老一再說:“假如”情況真是如此,那我舉雙手贊成。並衷心願意:早日“和平統一”。

  中山先生對於“統一”的“方法”,非常重視及講究。他曾說:“語曰:能戰而後能和”。(1912‧12‧3)。又說:“統一的方法,有外交力和武力兩種”。(1923‧2‧21)。又說:“欲統一中國之現狀,勢不能不藉重武力”。(1924‧2‧19)。又說:“中國向來熱愛和平,但為生死的關頭,當然要奮鬥,當然要有很大的武
力”。(1924‧11‧28)。

  實在說,“武力”統一中國,是“必要的罪惡”,“背後的一把槍”,那是萬萬“不得已”的。最好,“備而不用”。所以,我常告訴我的鄉親父老,“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雖然有說到:“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那是針對“台獨”的,那是針對那“三道紅線”的。只要不做壞事,夜半不用驚慌。

  所以我常說:只要台灣不搞“台獨”,不鬧“分裂”,不走“分離”,不做“壞事”,……。“武力”,是永遠不會在“台海”發生的。“和平”,是永遠存在“寶島”人間的。基本上,“反分裂國家法”,共十條。它絕對不是“戰爭法”。而是“兩岸發展”及“和平統一”的法律。我們看到中山先生的“遺教”及“遺訓”──“但為生死的關頭,當然要奮鬥……”。“能戰而後能和”。並說:“向來主張和平統一”。“軟硬兼施”的道理,亦是如此觀。

  (四)“二十一世紀,不得不為中國人的世紀”

  中山先生,一生革命,奔走呼號。講求“博愛”,主張“和平”,……,一生“憂國憂民”,一心一意,極力爭取“國家的完全統一”,以及“民族的偉大振興”。如何達到“民富國強”,一直在他腦中盤旋,“夢裡相思”。從沒停止,也沒終止。

  中山先生曾說:“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中……”。(1922‧8‧17)。“我們中國,本來是統一的。……”。(1923‧1‧26)。又說:“民國之幸福,以統一為主”。(1924‧2‧19)。“中國眼前一時不能統一,這是暫時的亂象”。(1924‧4‧13)。

  各位好朋友,中山先生,生前,兩大“遺願”:

  第一,他說:“使中國成為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因而,我們正在盡力完成賦予我們的這一艱鉅的歷史使命”。(1921‧4‧19)。

  第二,他說:“真是和平統一,全國人民便可以享共和的幸福。我的三民主義便可以實行。中國便可以造成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造成了這個國家,就是全國人民子子孫孫,萬世的幸福”。(1924‧11‧19)。

  時不我與,感慨系之。當他看到當時國內外的“大情勢”時,他非常有前瞻地、有智慧地,留下了他兩句重要又有名的“經典遺言”:第一是,“革命尚為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第二是,他臨終的最後一句話:“和平‧奮鬥‧救中國”。

  各位好朋友,今天,我們紀念他,讚頌他,歌功他,……。就是,他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告訴我們“問題”的所在,並引導一條正確的方向:

  第一,“革命尚未成功”。同樣,今天,我們“完全統一”,也尚未成功……。所以,兩岸及海內外各界,“同胞仍須努力”。

  第二,“救中國”。如何“救”?“和平”與“奮鬥”而已──兩條路線:“軟中有硬,硬中有軟”。也就是,大陸去年出台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胡四點”與“新胡四點”所標誌著:“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與“和平發展”是也。

  第三,用“和平統一”方式,趕快“站起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並共創、共迎、共享二十一世紀的偉大天空。這是中山先生畢生的“最大期盼”。

  各位好朋友,我常說:中國近代史,真正“站起來”,不是“天安門”那一刻。而是:“香港”的如期、平順、穩定的“回歸”。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站起來。

  試想:不傷一兵一卒,能將“主權”、“領土”、“人民”、“政府”,四者全部,“完璧歸趙”,回歸祖國的懷抱。那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最奇妙的“歷史性”畫面。真是“空前”、“空前”的創舉,……。全場震撼,全球動容,久久不能停止。

  中國人,第二次站起來,就是:“澳門”的相繼回歸。

  中國人,第三次站起來,應是:“神舟”兩度升空,三位偉大的“太空英雄”,平安、定點回來。

  中國人,第四次站起來,我的看法應是:全球性“反獨促統”大運動的“如火如荼”開展。體現中國人在海外的一股最偉大,最深遠的民間愛國力量。

  中國人,第五次站起來,我的說法應是:2008‧北京奧運的順利成功。中國並將首度成為得到“金牌”最多的國家。同時,台灣也將“藍天再現”。兩岸雙慶,“中國之光”也。

  中國人,第六次站起來,我的想法是:祖國的“完全和平統一”。何年?何月?何日呢?

  中山先生一生中,最喜歡說出的兩句經典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又說:“二十一世紀,不得不為中國人的世紀”。

  各位好朋友,中國人,完全的站起來。正是“六六大順”。它是來自“和平發展”,來自“心甘情願”,來自“順天應人”。這不是“威脅”,也不存在有什麼“中國威脅論”。

  實在說,中國的和平統一,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中國的和平統一,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當我在美、日、歐,從事“政治工作”時。我常說,我常講:中國完全站起來,這是亞太的“資產”,而非“負債”。中國完全站起來,這是世界的“機會”,而非“威脅”。中國完全站起來,這是全球的“助力”,而非“阻力”。

  中國人,自古講究“王道”,堅不“稱霸”。“濟弱扶傾”,“協和萬邦”。今天,祖國大陸,上上下下,倡導“以人為本”,推行“和諧社會”。主張:“和為貴”。

  家和萬事興,國和萬世強。這些有利的基礎,都在為“和諧世界”、“統領大眾”、“服務人類”而努力,而奉獻。非常精采,值得鼓掌。

  各位好朋友,環顧世局,回首前程。印度洋的時代,已經沉寂。地中海的時代,已經消失。大西洋的時代,已經落沒。太平洋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是一個太平洋的時代。太平洋的時代,重心在亞太。這是一個亞太的年代。亞太的重心在中國,這是一個中國的時代。此時此刻,我們更懷念中山先生的“遺言”。

  各位好朋友,天漸漸的光,雲慢慢的散。沒有走不完的隧道,沒有攻不克的碉堡。心手相連,努力向前。風雨同舟,共同打拼。面對“太平洋”,面對“亞太年代”。我們已經走在向陽的地方,我們已經站上了歷史的制高點。

  今天,我們全球華僑華人,中華各族人民,全方位、隆重地,紀念、追思、肯定、讚頌、歌功中山先生。想他,就要“學習”他。愛他,就要“效法”他。

  各位好朋友!今生今世,讓我們共同“發心發願”,希望我們這 一個年代,各憑忠愛,“親愛精誠”,親眼看到“新新中國”(New China)在台海上空,偉大的誕生。共同迎接“二十一世紀,不得不為中國人的世紀”吧!

  馨香禱祝,樂觀其成。

  (作者 郭俊次博士 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 第二任會長;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創會會長;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研究會 創會會長。本文為作者即將於11月12日於廈門舉行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週年”上發表的文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