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產條例 藍軍不堪的過去,綠黨不堪的現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9 08:31:38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在反貪風潮中,“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意外在“立法院”提前付委審查。對國民黨而言,藉著外界的壓力,若能將遷延多年仍解決不了的黨產問題加速作一了結,未始不是壯士斷腕的明智抉擇。 

  但對台灣而言,處理陳年黨產,除了清洗歷史傷口,目的也在重建社會正義。從這個觀點,談政黨的不正作為,即不應只是算過去的老帳,或獨以單一政黨為對象;而應放眼未來,制訂出各政黨一體適用的規範,才是長久之計。 

  否則,以現今陳水扁家族之貪瀆無狀,以及現行政治獻金法及財產申報法等陽光法案之形同虛設,執政者大權在握,恣意掠奪社會資源;就算徹底清算了國民黨的不當黨產,人們對於當前政治生態下不斷繁衍的新品種“政治貪狼”,恐怕仍將無計可施。 

  社論說,國民黨黨產的由來,有其特殊歷史背景,亦歷經幾番變遷及處置,不能一概而論。但外界難以諒解的是,從連戰擔任“副總統”時代即承諾要處理黨產問題,拖到馬英九出任主席一年後,卻還在緩步進行。這不僅是毫無誠意,也不把社會觀感放在心上。 

  尤其,國民黨不久前公布黨產清理狀況,其資產在政黨輪替後大幅衰減五百多億元;若扣除黨工退休金所需經費,將僅餘數十億元。這究竟是國民黨利用機會脫產,或者是有人伺機五鬼搬運,在在引人疑猜。國民黨雖指前主席李登輝應當為鉅額虧損負責,卻亦是語焉不詳。

  社論指出,從大形勢看,國民黨內有資格享用這龐大黨產的,絕對是極少數人;但對多數黨員和黨工而言,黨產其實是難以承受的包袱,每到選舉必受攻擊。外界曾多次建議國民黨捐出部分資產,設立公益基金,讓社會弱勢民眾分享,以消除外界對不義黨產的反感。但黨中央一直缺乏覺悟,未採取行動求取社會諒解。 

  抱著黨產的“炸彈”,卻當成幫助自己安睡的“枕頭”,反映了國民黨對時空環境的遲鈍和錯覺。國民黨口口聲聲說,無法接受“清算式”的處理,那是它從自己的主觀思考出發;但面對客觀環境,它不主動自清,就只能落在被動迎戰的下風,終被形勢逼迫著就範。因此,國民黨應參與制定一套規範政黨資產的法典,以示自清,並為未來的政風奠定繩墨。 

  社論認為,這次黨產條例沒有逕付二讀,表示藍軍還有機會在委員會據理力爭,將草案中不合理的條文修訂得更為妥適。這其實不只是為保護國民黨本身,也是為避免波及無辜第三者。否則,若依現有草案,黨產追討機制一旦啟動,將嚴重影響相關企業的權益和運作,使社會再陷於可怕的清算氣氛。那或許符合民進黨的算計,卻有違“討黨產、還公義”的本意。 

  事實上,民意對於黨產的期待也是如此:要求揪出不義、非法的侵吞,滌清歷史傷口,使早日痊癒。人們並不樂見歷史的瘡疤被一挖再挖,更憎惡政客以在瘡疤上蓄膿養蛆為樂。因此,對於黨產條例草案中一些“無限上綱”的惡意條文,綠營也不可一味堅持。否則,雙方一旦失去妥協空間,不僅法案恐難完成,就算強渡關山,也將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國民黨黨產議題經過多年來的炒作,其尖銳性其實已漸降低;若比起陳水扁一家的貪瀆種種,更受訾議的,恐怕是後者。民進黨一味針對對手的黨產做文章,卻又一味迴避自己內部的腐化不提,也讓人感到不成比例。光看趙建銘父子經手的不明獻金,即可知民進黨以個人和政黨名義收受的政治獻金已到漫無章法的地步。此外,黨內公職人員分攤金不少也是輾轉透過企業或金主支付;若要規範“黨產”,這些難道都不用追究? 

  真的,要坐下來訂黨產條例,那應是一面照妖鏡:使國民黨看到自己不堪的過去,讓民進黨看到自己不堪的現在。修這個法,概念簡單,但細部並不容易;最重要的,不要將“不當黨產”條例寫成一部“不當”的“黨產條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