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國與東盟須加強全方位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7 19:57:22  


李顯龍26日到廣州訪問,與廣州省省長進行了會談。(中新網圖)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與東盟須加強全方位交流。社論說,中國與東盟將在廣西的南寧舉行峰會,紀念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係15周年。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內的11國政府領導人,將共聚一堂。這樣的紀念峰會,對11國中絕大多數曾經飽受戰禍和冷戰之苦而如今擺脫落後、共用經濟蓬勃發展的國家來說,確實是個喜慶。

  社論說,15年來,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之所以快速、貿易和互動日益增加,關鍵不僅是中國經濟迅猛壯大、雙方又有地緣優勢,更重要的因素,是雙方建立了對話機制,並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反過來促進了雙方在貿易、安全、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這些積極合作,越來越增強雙方的自信和互信。對中國而言,尤其如此。

  中國積極於多邊外交,是遲至90年代中後期的事,如今,它在這種外交舞臺,表現已日趨嫺熟。緊接中國-東盟紀念峰會之後,下個月初,有6年歷史的中國-非洲合作論壇,也將在北京舉行峰會,充分展現中國在多邊外交上已學習到的長袖善舞。肯雅外長圖朱說,“非洲如果不同中國接觸,將是非常愚蠢”,這話不誇張,對東亞國家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同樣的,中國如果不抓住全球化機遇,積極同各國尤其是東盟這樣的鄰居擴大和深化接觸,也絕非明智。要擴大與深化接觸,當然就不能僅僅以貨物貿易為主,而更需要在政治、社會、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面全方位深化交流。

  今年7月,東盟提出把實現東盟共同體的目標從2020年提前到2015年,加快總人口5億5000萬的10國在經濟、安全和社會文化的整合。這個決定所反映的,是世界發展與競爭步伐在加快,必須趕快行動,消除東盟成員國間在政治、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差距,以應對挑戰。中國與東盟之間,何嘗不也應該如此?

  中國在 2000年提出簽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預定在2010年實現物品貿易的自由化,如今看來,原定的速度和幅度顯然已經不足,還必須儘快進一步實現服務與投資的開放。核心所在,是從“貨”的密切往來全面升級到“人”的密切往來。換言之,廣泛的、各層面的人員交流,尤其是人才與思想觀念的交流,對加快經濟合作發展,是越來越迫切必要。

  然而,不能不遺憾的說,目前中國與東盟在“人”的交往層面上,主要只集中在官員和商人,再來也不過是走馬觀花式的遊客。相反的,從學生到教師,從服務人員到技術人才,中國與東盟在這方面的交流明顯不足。不僅雙方在互相留學的學生人數上微不足道,連對彼此的學術研究都頗為欠缺。東盟主要國家的學術機構裏的中國研究,一般上是人員少、力量薄,而中國國內高校對東盟的學術研究,同樣難擔重任——勉強有少數幾所大學設立了研究東南亞的系所,但是資源貧乏、成果有限。在這樣的局限下,中國與東盟的交往顯然是不健全的。從這樣的角度考慮,尋求服務與投資領域的開放,就更為必要。尤其是服務業領域,它的開放,對促進人才交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只有進一步深化和擴大接觸,合作才能再邁開大步。

  中國與東盟在過去15年的接觸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但是,下一個15年卻不能僅僅保持在原來的速度和幅度。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的媒體說,“中國在發展,東盟也要前進,不能只做以前所做的事。”這話很坦誠。除非不要取得更大的成果,否則我們彼此豈能“只做以前所做的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