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有何魅力?淡薄錢財,不愛虛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6 17:35:32  


郝龍斌說:“活在當下,全力以赴。”
  中評社香港10月26日電/極少人知道郝龍斌只唱過兩首歌,“西風的話”與周華健的“朋友”。前一首民謠是他就讀新店清潭國小五年級學唱的,未料第一次學唱,在毫不知情糊裡糊塗的情況下,被音樂老師狠狠連抽了六個耳光,兩頰都腫了,也重重創傷了幼小的心靈,因此讓他噤聲了四十多年。 

  據台《民生報》報道,2003年10月因北宜高坪林交流道案,“行政院”不尊重專業向民意妥協,郝龍斌憤而辭去“環保署長”之職,離職前感念署內上上下下共同打拚的同仁,e了一封信給大家,文中特別引用了女兒在家常聽的“朋友”一段歌詞“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還有你……”。離職當天,與他建立濃郁感情的同仁在環署大樓每間辦公室不停播放這首歌。

一首朋友 撫平幼年難忘傷痛 

  三個多月後“環保署”辦年終尾牙,老署長受邀參加,郝龍斌非常醉心這首歌的歌詞與感覺,克服了心中的障礙,苦練了近兩百遍,勇敢站上了舞台,成功唱出了唯一會的歌,也消除了一生最難忘的傷痛。

  可是另一位讓他最難忘的人,也是他的老師──台大農化研究所蘇仲卿教授,卻贏得郝龍斌終身的敬愛,儘管工作再忙,每年都會探望高齡八十多歲、已退休在家的恩師二、三次,並與同學共同替他慶生。

  多數研究生碩士論文題目,都是為配合和指導教授在外頭接的研究計畫,一旦中途退出都會造成老師的困擾。“我當時坦誠告訴每位老師,我同時申請美國學校,一旦獎學金下來,即會放棄台大、休學出國,”當時已考上碩士班的郝龍斌回憶說:“全所找不到老師肯做我的指導教授,除了教學也是一流的蘇教授之外”。

  未料一年後,美國麻省州立大學獎學金下來了,內心掙扎很久才硬著頭皮告知一向非常愛護他的老師,未料蘇老師不僅毫不責怪,並安慰他“對於該項研究計畫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對你的影響卻是一輩子,千萬不必在意,好好努力去讀”。

  蘇老師的愛護,讓他深受感動,並體認要學生尊師重道,原來必先“道重”而後“師尊”。兩位難忘老師的作為,也讓郝龍斌立志作為一個“多從學生立場思考”的良師。學成歸台、回到母校食科所任教後,他果然做到了;憑藉教學認真投入、著重觀念的啟迪、教學方式的活潑,成為學生評鑑最高與最受歡迎的教授。

不沾父親光環 問政樹立清新形象 

  1993年是台灣社會劇盪、“國家認同”、價值混淆的一年,尤其眼見父親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在“國大”臨時會上,遭民進黨代表團團圍住,奮力舉起雙手高呼“中華民國萬歲!”的當兒,滿場國民黨代表在台下袖手,對郝龍斌衝擊很大,內心開始思索人生所為何事?教了一些學生,做了一些研究,畢竟受惠者有限,他說“我曾經選擇學術,以滿足自己。未來,我選擇政治,以滿足眾人”,終於在1996年放棄了台大專任教職,轉換跑道進入“立法院”。

  儘管他長大後,一向很厭惡別人僅把他視作“郝柏村兒子”,成長其中,也從不沾父親的光環、享受特權,然而郝龍斌第一次當選“立委”,不容諱言,些許受到了父親的庇蔭,可是他在“立院”以專業、認真、勤奮,且從不在態度上讓人難看的理性問政模式,樹立了清新的典範。

  在“國會”中除大力推動很多民生法案,包括建立健康食品管理法、修正兵役法開放役男出境留學等等,並強力問政監督政府,贏得民眾與官員的尊敬,也在政壇建立自己的品牌,徹底走出了父親的影子,並連任成功;2001年被民進黨延攬入閣擔任“環保署長”,起初雖然難獲許多泛藍群眾諒解,但是從高屏溪上游62萬頭養豬戶的取締、二仁溪的整治、限用垃圾袋等諸多保護生存環境的努力上,充分展現其施政魄力,則獲得全民的認同,成為“內閣”中民意滿意度最高的首長。

  台灣政壇流行說民眾是健忘的,可是對於郝龍斌轉到紅十字會擔任秘書長,離開政壇二年多之後,仍然獲得民眾的青睞?很多支持者往往一時說不出其政績,但是長期累積的好感似已根深柢固,不過,更多人卻肯定他那份純真為民眾打拚的使命感,這是在多數政治人物身上嗅不到的感覺。 

聰明調皮 但有大是大非觀念 

  儘管過去隨著父親官位越做越高,對於郝柏村三個字,曾經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郝龍斌卻不否認這一生仍受父親影響深遠,尤其是為國為民的強烈使命感,就像當年父親放棄政大外交系,投筆從戎“報國”一樣,他毅然選擇了政治戰場。

  郝柏村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強悍、威武的大將軍,對於子女教育也必然是嚴厲、甚至是耳提面命的斯巴達教育方式。事實上,恰恰相反。“父親軍務在身,多半三、四個月回家一次,放假回家看到孩子,高興都來不及,怎忍教訓打罵?”郝龍斌說:“一輩子從未被父親打過,而且他就像聖誕老公公,每次回來,都會帶大家去當時相當出名的點心世界吃東西,看電影……。”不過,雖然父親較少言教子女,郝家子女卻能領受爸爸的身教。

  眷村長大的郝龍斌,有著和在竹籬笆內成長孩子共同的經驗。一般來說,眷村子弟往往分為兩類,會唸書的乖寶寶與到處滋事的小太保,郝龍斌卻不屬於前兩者,他功課不錯,也會調皮搗蛋,但有大是大非的觀念,不幹壞事;父親長年不在家,溫柔賢淑的母親才是真正教育他們長大的人,他認為不僅從母親身上學習到敦厚待人,也體會到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真的需要賢淑女性的支柱;他的老婆高閬仙,是大學同學,從她身上看見媽媽的影子,也促成其君子好逑的原動力。

不愛虛名 活在當下全力以赴 

  不穿名牌、不戴名表的郝龍斌,不追求物質生活,生活簡單。郝伯伯會燒菜,紅燒獅子頭尤其出名,但是郝龍斌不會做菜。對金錢的看法是,只要夠用即可,每個月有幾萬塊政務官退休俸可用,因此到紅十字會工作,完全義工性質,在他的觀念裡,不論一個人一個月花上幾萬元,剩餘的錢都只是存款簿裡的數字而已。

  不僅對錢財,看得淡薄,對於參與政治,他也不為追求權力的虛名,而要的是能做大事服務的空間與環境,這不是矯情的唱高調,而是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

  從事政治,很多人講求人生規劃,郝龍斌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人生充滿太多不可預期的因素,多半不可能依照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就以過去考大學填志願為例,如果不是臨時聽了一個交情不怎麼樣的同學,說他只填台大醫學系、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太浪費”,而臨時增填一個台大農化系志願,今天可能就是醫生了;後來選擇從政進入“國會”、到環保署任職,也都不是預期中的人生腳步。

  即使這次決定競選台北市長,也是今年初才決定的事。如果早有意角逐公職,就不會遠離政治圈跑到紅十字會從事志工。可是無論在什麼位置上,他都能成功扮演好每個角色,為什麼?郝龍斌說:“活在當下,全力以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