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蔡、吳齊落難 島内金融江山誰主浮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8 09:14:39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特稿指出,曾經,被認為將一統島内金融江山的“辜、蔡、吳”三大金控家族,不約而同的,近日一起落難。而起因,全部與“併購”有關。是巧合?是司法獨立、主管機關專業負責?還是政治打壓、移轉焦點? 

  富邦插旗竹商銀 惹一身腥 

  一起渣打併購新竹商銀案,富邦蔡家被指涉入內線交易案,包括綠營“立委”也質疑、同時要求對其六個月內的獲利行使歸入權。對富邦而言,感覺是場無妄之災。併購消息在九月廿九日下午發布,但富邦最後一筆買進竹商銀股票的時間在九月一日;而且,富邦插旗竹商銀,成為竹商銀大股東,有意併購竹商銀,可謂天下皆知;竹商銀家族與渣打談併購案,還擔心富邦“鬧場”,一直都瞞著富邦。到大勢底定、要宣布前一周,富邦才得知此訊息。 

  因此,這個內線交易的指控,富邦覺得冤枉至極,在海外的董事長蔡明忠氣得跳腳,從海外打電話回來罵人。如果富邦金相關企業與人士都未在關鍵時間內買進竹商銀股票,金管會處理此案不可能有結果。但來這麼一招,似乎也達到威嚇、示威的效果了。 

台新彰銀合併前 硬是撞牆 

  台新金以高價標下彰銀股票,“國庫”進帳數百億,當時被視為美事一件;而台新金購入彰銀股權,大家都知道想得也是要合併。不過,上周一次臨時董事會,對通過遴選財務顧問程序有意見,公股退席,事情因而鬧大。“立法院”財委會中,不分黨派的“立委”一起作出要求“財政部”停止台新與彰銀合併案。雖然,台新金握有席次優勢,但可以預見的是合併前景坎坷,既要看社會氣氛、又要仰政府與“立委”之鼻息,多付點代價在所難免。 
 
  對照事發後吳東亮低聲下氣的說出“台新金非常尊重公股意見”、“台新金絕不會與政府對抗”,現在終於知道誰是老大了。 

  至於中信金的厄運,則是從插旗併購兆豐金開始。辜仲諒是李登輝的乾兒子,與綠營人士亦有交往;政黨輪替後,兄弟與“官邸”亦有往來,原來被視為悠遊於藍綠之間。但之後則因外界傳說替“第一家庭”購錶案而引起“府内”嫌惡。在插旗兆豐金事件,先是被當時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擋了一擋,要求其撤回,被中信金拒絕後才自動生效;而原來被認為有得到“總統府”支持的行動,在社會反財團、對政府賤賣“國產”強烈批評聲中,當時的“總統府”馬永成出面指府並不支持這項行動。 

中信金吃下兆豐 一路坎坷 

  因此,在年中兆豐金改選時,中信金低調因應;“行政院”則在社會強大壓力下,動用一切政治壓力與手段,讓公股席次過半,中信金雖然進入董事會,但所獲不多。 

  更大的災難,則是金管會代理主委呂東英突然針對此案祭出嚴厲的處置。而其最核心、最嚴重者,就是中信金透過香港分公司購買連動債以鎖碼兆豐金的過程中,有第三者獲利近十億元。據說,中信金把可證明此第三者與辜家無關的文件送交金管會高層官員,但卻未被接受採納,也因而種下被嚴處的結果。辜仲諒與相關人員紛紛辭卸職務,所有董監事拿出這十億元給公司。 

  這段過程,是純專業考量,還是有政治壓力,外界一直有不同的揣測與看法。事件至此,金管會的行政處分算是告一段落。在呂東英下台、施俊吉上台後,事件似乎較平息。金管會官員甚至公開肯定中信金的處理與回應,也有意逐步放寬對中信金的管制。 

  但此時卻換由司法調查上場。一名檢察官查了兩個月認為無弊而結案;接著竟又換一個檢察官上場,中信金高階經理人在機場被攔截帶回偵訊,進而被羈押已是一大打擊。辜仲諒被限制出境,則是更讓辜家難堪。 

  從送出能證明“第三者”與辜家無關的文件卻未被接受,到行政處分完再上司法火線;第一個檢察官查了兩個月沒事,卻突然跳進來一個檢察官,而且立刻有大動作。事情,是不是有點詭異?這些事件背後,是不是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政治或其它力量介入? 

紅頂商人紛吃癟 引人聯想 

  金融業一直被視為最愛搞政商關係的產業;而金融業大者恆大的“慣性”,也讓台灣金控形成“辜辜蔡蔡吳吳花”的現象。外界還擔心這幾家人就“統治台灣經濟”,扁政府也因此被批評“向財團強烈傾斜”。曾幾何時,竟有一半的“辜蔡吳”落難挨打。 

  曾有人對某大金控老闆說:你們應該學學張忠謀、郭台銘,少搞政商關係也能發展事業,更得到尊重。這位老闆一臉無奈、兩手一攤說:“我也想啊,但金融業是特許行業,所有業務都與主管機關有關,管得死死的,我們能不與政府、官員打交道嗎?”一語道盡此產業的生態與業者的無奈。 

  這波“金融大檢肅”,是正義的伸張、還是當權者的示威?是專業的彰顯、還是政治力的肆虐?答案在風中,但卻縹緲難尋!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