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司法不獨立,掏空台灣日記續寫下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8 08:38:34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台灣民生報今日發表社評說,由於中信金控併購兆豐金案出現弊端,檢調單位大動作引起市場注目;輿論紛紛批評二次金改的惡果是否已經浮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乃是台灣公有資產可能被掏空的問題。 

  老實說,台灣正上演一場執政者用行動寫成的“掏空台灣日記”,情節離奇讓人不可置信。在台灣號稱進行金融改革的這短短幾年期間,光是金融業,原本由官股主導的金融機構節節敗退,而由少數私人家族壟斷了大部分市場。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社評說,這個問題雖早經專家提醒,大聲疾呼防弊,但是執政者好像無所謂,你照罵,我照做。民進黨執政六年以來,積極建樹不多,做得最多的只有賤賣公有資產,範圍無所不包,從公營行庫到公營事業,乃至政府的土地。此外,假BOT之名,亦出現了不少官商勾結的弊案,比如高捷BOT,比如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的BOT,當然還有高鐵BOT。 

  社評指出,六年來,台灣被執政者掏空了資產,而平民百姓的生活益發陷入困境!打著自由化的招牌,金融、石油、交通和電信業,壟斷寡占依舊,只不過是從政府主導交由少數資本家手中,或以民營化的形式而逃避“立法院”監督。 

  再以BOT為例,高鐵從“政府零出資”的口號起家,如今卻要政府投資已達6000億。高捷亦是BOT,同樣變成了A錢的舊把戲。至於ETC案,至今政策一變再變,只不過讓民眾當了冤大頭。

  社評說,由於政府的管理能力鬆散,不但公產被賤賣,各處亦出現“‘國家’的錢能A就A”的現象。例如原本應為人民福祉的健保,老百姓的健保費越交越多,但給付條件越來越苛,給付的錢也越來越少,內情猶如一個大黑洞。檢察官前陣子搜索多家教學醫院和藥商,據說醫院和藥商汙錢可能多達一年500億。 

  因為司法的不獨立,和在野黨的不夠力,所以,執政者的掏空日記,好像可以繼續寫下去。老百姓怎能不關心這個問題?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