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屆廣交會 不為人知的故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6 17:05:06  


50年來,廣交會經歷了說不盡的人事滄桑。(資料圖片)
  10月15日9時,第100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在廣州開幕。沒有大規模的慶祝活動,短時間的傳統舞龍、舞獅表演助興後,正常的商貿活動隨即進行。 

  從1957年4月25日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至今,廣交會即將走過50年的歷程。50年來,圍繞廣交會發生的故事,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更見證了中國社會的變遷。 

  ◆為什麼暫不收回香港 

  1949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廣州,在繼續南下深圳時卻未跨過深圳河。歷史檔案顯示,為了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全面封鎖,保留香港作為“國際通道”的地位,毛澤東作出了暫不收回香港的戰略決策。 

  1952年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急迫的新中國工業化建設需要大量建設物資,橡膠、化肥、鋼材、機械甚至瀝青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但進口所需的外匯卻由於西方的封鎖很難獲得。 

  這時華南物資交流大會已在廣州舉辦了兩年,從香港、澳門回來的華僑,搶購內地的紅薯、藥材和陶瓷,每次均成交數百萬美元。這些情景引起了一位名叫嚴亦峻的山西人的注意。 

  嚴亦峻時任對外貿易部駐廣州特派員,兼任廣東省外貿局局長。在他生前寫的一篇回憶文章中說:“當時我就想,既然小型的辦得不錯,何不辦個大的?把全國各行各業的外貿公司都集中到一個展覽會上,請外商來洽談,當面成交,發揮整體的效應,給國家爭取更多的外匯,支援國家建設。” 

  經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的同意,1956年6月上旬,嚴亦峻以個人名義通過電報向外貿部請示,建議在廣州舉辦全國性的出口商品展覽交流會。隨後,電報送至周恩來總理批閱。同年9月,國務院發電報同意了這一建議,同時通知各部委予以支持。 

  1957年4月25日,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開幕。“儘管首屆廣交會參展人員只有1223人,成交額只有1754萬美元,但這在當時已具有相當大的政治經濟意義。”嚴亦峻生前回憶說。 

  肩負著打破封鎖、創收外匯的重任,廣交會應運而生,從此開創了廣州數十年獨一無二的外貿地位。 

  ◆外商帶著“紅寶書”參加交易 

  由於具有顯著的經濟和政治意義,國家領導人對廣交會給予了高度關注。周恩來總理在廣交會剛一開幕時即親臨現場視察。當時在場的人回憶,他一個一個展館仔細察看展出的商品,對大家說,廣交會不單要發展同外國的貿易,還要展覽我國工農業新產品,宣傳社會主義優越性。 

  1966年10月15日,第20屆廣交會開幕。這是“文革”開始後的第一屆廣交會,打上了濃重的政治烙印。檔案顯示,當年在展館內外所有最顯眼的地方共懸掛毛澤東畫像、照片445幅,語錄牌、標語牌共2673個。大會期間,廣交會還專門供應《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像章。 

  年近80歲的香港遠大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歡回憶,“文革”期間參加廣交會得先接受一個星期左右的政治教育,必須身著中山裝。一些採購商擔心被指為資本家,隨身帶著《毛主席語錄》朗讀。許多香港商號主要負責人為此背上思想包袱,開幕時先派副手或職工來,本人則待開幕後再到廣州。 

  “文革”期間,西方來中國參加廣交會的人手裏流行一本模仿《毛主席語錄》的“紅寶書”,書名是《與中國人作生意的秘密》。書中詳細介紹了參加廣交會的“訣竅”: 

  你在廣州下飛機前,要檢查一下胸前是否佩戴了毛主席像章以及公文包中是否裝上了《毛主席語錄》。你去旅館後爭取儘快約見廣交會負責人或你的貿易夥伴,但不要馬上談生意,也不必約他吃飯,而是最好表示你想要觀看一次樣板戲,說你對《紅燈記》等戲仰慕已久…… 

  這一時期儘管國內工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廣交會出口成交每屆有增有降,但仍保持了總體增長的趨勢,撐起外貿出口的“半壁江山”。 

  ◆SARS期間亦未中斷 

  半個世紀來,無論在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那樣的年代,還是在SARS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廣交會從未中斷,這在國際會展史上實為罕見。 

  SARS疫情暴發的第93屆廣交會期間,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歷屆之最。為表達中國對外貿易中心與參展企業一起共渡難關的決心,外貿中心對這屆廣交會的展位費實行減收,每個標準展位減收6000元。此外,對其他費用也實行減收,合計9700萬元。 

  供職于全歐洲最大的工藝品進口公司的意大利人馬可,是參加過30屆廣交會的“老廣交”。SARS期間的那屆廣交會,差點使他成了全意大利家喻戶曉的“名人”。 

  廣州是SARS發源地之一,傳說疫情非常可怕。所有的朋友都勸馬可不要去了,但他堅持要去。廣州電視臺採訪了這位不懼疫情堅持參會的採購商。沒想到的是,回到意大利後,意大利電視臺也找上門來。當時意大利人心目中的SARS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在他們的想像中,疫區的人們走著走著就會一頭栽倒在地死去。馬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同胞們解釋:SARS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儘管受疫情影響,客商到會人數和出口成交大幅度下降,但廣交會並未因此中斷,又一次創造了每年從不間斷的輝煌。 

  十多年來,馬可發現,參加廣交會的意大利商人越來越多。現在,幾乎在每個展位前,他都能聽到熟悉的意大利語。統計顯示,連續幾屆廣交會,歐洲地區意大利採購商到會人數最多。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廣交會展館面積不斷擴大,參展商、採購商到會人數和成交量不斷增長。今年4月的第99屆廣交會,有來自211個國家的近20萬名客商到會,出口成交330.02億美元,創下廣交會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昨天開幕的第100屆廣交會更是邀請客商達30余萬名。與成千上萬名外來採購商一道,馬可見證了“中國製造”走出國門、中國商業文明融入世界的歷史進程。(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