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一年半後,他總要下台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2 21:54:19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中時電子報特稿文章說,“我是不相信司法的人。”倒扁總指揮施明德如是說。他也不相信二次罷免案通得過,所以,下一階段,倒扁總部要推動的是罷免反罷免的立委;麻煩的是,根據公職人員選罷法的高門檻,不必相信或不相信,此時幾可斷言,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下子,你要相信誰? 

  就在倒扁總部發動“天下圍攻”後,香港信報發表的社評〈司法無能,逼上街頭〉,狠狠地把台灣的司法、立法痛扁一頓,前者成為粉飾權力者的工具,後者成為幫派護主的大本營,“當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的領導人本身也出現了問題,在制度上有沒有補救的辦法?有沒有撥亂反正的機會?”倒扁靜坐一個月,當司法、立法都無法成為補救辦法的時候,人民上街頭,成嗎? 

  圍攻隊伍重返台北車站的時刻,施明德錯愕地看著就地靜坐的群眾,沈穩地問了問幹部,“這麼大的決定,為什麼沒有事前告訴我?”他還是坐下來了,然後,與幹部召開決策會議,激辯許久。主張坐下來的人,嚮往的是十五年前,在雙十日搗蛋後,成功地促成刑法一百條修正;十四年前,黃信介等率領的群眾在火車站坐下來之後,促成了“總統”直選。施明德說得委婉,卻直接說出了倒扁運動的困窘,“不要陷入當年的神話,當年會成功,因為當時的權力者李登輝支持我們的主張,支持我們的運動。” 

  施明德的想法是群眾運動不是政治對決,而是改變人們的想法,包括群眾和政治人物,在倒扁士氣低迷中,他勉力維持信心地說:王金平、馬英九、宋楚瑜不是都被改變了嗎?王金平的改變是從配合陳水扁,到寧可與“國安局長”對槓都要舉辦雙十大會;宋楚瑜的變是陪著群眾靜坐,還在大會上站在第一線嗆扁;馬英九的變則是在不變中的融通,讓倒扁群眾順利未經申請,圍攻台北城,還一天內遊行二次。這些變,眼下看到他們必須付出代價,還不知道能否回收些什麼?馬英九的民調是顯然的低了,宋楚瑜的民調卻沒高到足以拚搏台北市長,王金平還好這個議長,不必靠陳水扁,也不必多看任何人的臉色。 

  施明德還維持信心,因為這些人變了。但是,他沒說出口應該也憂於心的是,這場運動本來該改變的應該是親綠或親扁者,願意站到反貪腐的這一邊。一個月過去了,要命得很,因為環島開花,滿足了紅衫軍或泛藍營政治人物的需求,卻成為綠營凝聚動員的催化劑;最明顯的是,高雄市長選舉民調,低迷的民進黨候選人陳菊有明顯起色。這份民調,讓民進黨人心煩倒扁群眾不退的同時,還有安慰自己的理由:坐著不退也好,咱們危機感和內聚力只會愈來愈強。罷免反罷免立委之議一出,綠營立委只能同仇敵愾,連所謂的開明派都消音了,連變都不敢變了。 

  施明德成功地把群眾帶出來了,也讓群眾的情緒更高漲了,糟糕的是,誰敢告訴倒扁群眾:期待愈高,失落愈強。施總部列出的三個階段:二次罷免案︹十月十三日︺、“國務機要費”偵結日︹十月下旬︺、還有就是罷免反罷免立委︹日程未定︺。第一階段就在廿四小時之後,換言之,廿四小時就確定二次罷免案又成廢案,群眾帶出來還帶得回去嗎?施明德於是傾向不動員。第二階段就在一、二周之後,施明德醜話說在前頭,“我不相信司法。”但他沒再提促請群眾回站前廣場的說法,“沒起訴該起訴的人就包圍司法。” 

  施明德小小的轉彎,其實滿好。反罷免立委可以是運動熱熱鬧鬧的噱頭,讓倒扁群眾很有參與感,上了街還填了連署書,至少做了件事,最好成了案還跨過罷免複決的門檻,管他最後罷不罷得掉,三、四個月後的台灣,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誰知道北高市長選舉結果呢?施明德不相信陳瑞仁,萬一陳瑞仁偵辦結果不如倒扁群眾預期,橫豎施明德已經宣告司法不能相信,大家不必太激動;萬一陳瑞仁偵辦結果竟然還“可以接受”,壓力重回公開說過無數次“夫人有事,就要有態度”的綠委,這些還有良心的立委總要變了吧! 

  萬一,這些立委真變了,不過,不是變得站在施明德的這一邊,而是對自己說過的話再變一次,還是挺扁到底。該怎麼辦呢?天下之大,無一可相信之人、可相信之事,那真叫人間慘劇。沒辦法中唯一的辦法,這是倒扁群眾最討厭的人─陳水扁說的:“相信台灣。”一年半後,他總要下台吧。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