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珀要把加中關係推向何方? |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10月6日,加拿大農業部長來華訪問。近年來中國與包括加拿大在內的美歐國家的高層互訪十分頻繁,像這樣的訪問已是“家常便飯”。可它還是引起了非同以往的關注,並被戲稱為“破冰之旅”,因為這是加新政府上臺8個月以來第一位訪華的部長級官員。無論是與鄰居美國相比,還是從中加關係近年來的發展勢頭看,加拿大政府顯然都有點兒“落伍”了。分析人士指出,在這種“落伍”的背後是來自加拿大的陣陣冷風。
加拿大要斷對華援助?
10月6日,美國媒體的一則報導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報導稱,加拿大總理哈珀的國會事務秘書肯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加拿大決定暫停與中國舉行的年度人權對話。因為從1997年開始的兩國年度人權對話“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此外,報導援引肯尼的話稱,哈珀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將履行競選承諾,取消每年向中國無償提供的6000萬美元的發展援助資金。實際上,這筆援助資金並不多,但如果加拿大方面真的因人權問題停止對話、取消援助,應該說在中加之間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外交問題。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很快出現了。在各方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肯尼本人於10月6日否認美國媒體的說法。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肯尼對外澄清說,他只對美國媒體表示,中加兩國可以尋找更具建設性的方法討論人權問題。“我沒說加拿大已決定改變政策,我沒宣佈在人權對話或對華援助問題上有政策變化。”在表示人權對話和有關援助仍將繼續的同時,肯尼還列舉了很多中加兩國近來在政治層面的密切交往,以淡化美國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環球時報分析說,其實,近日發生的這件事只是加拿大政府對華政策模糊的一個例子。今年年初,加拿大保守黨擊敗執政13年的自由黨,組建了以總理哈珀為首的新政府。新政府上臺以來,一直走勢良好的中加關係出現了一些“弦外之音”。今年4月,加拿大外長麥凱在電視上公開指責中國在工業和科技方面有“偷盜行為”,很快加各大媒體的頭條就成了《加拿大擔心中國剽竊商業情報》、《中國有1000名商業間諜潛伏在加拿大》……為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否認了加方的指責;7月,加拿大國會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給達賴喇嘛頒發了“榮譽國民”稱號;9月初,達賴不僅在加拿大接受了該稱號,還在當地大學發表演講;9月底,外長麥凱再度用“人權問題”說事兒,在加議會外交委員會上批評中國的人權與民主狀況,表示對中國的司法制度“有點顧慮”,並稱“如果把中國的制度說成是民主制度的話,我們對中國的制度也有點擔心”。在這種政治氣氛下,哈珀政府8個月無一名部長以上官員訪華;外長麥凱直到9月28日參加中國國慶招待會,才與中國大使盧樹民進行了首次非正式會面;自去年開始運作,旨在提升中加雙邊合作的“戰略夥伴小組”,自去年8月以來再也沒有開過會。
在找麻煩的同時頻頻示好
從加拿大政府這幾個月的言行來看,它確實給中國製造了不少麻煩,但另一方面,它也向中國釋放了不少“善意”。9月28日,加前總理克雷蒂安、外長麥凱、外長駐議會秘書奧布萊和加政界及工商界精英參加了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7周年的招待會。麥凱在國慶招待會上表示,加拿大保守黨政府珍惜加中兩國的友好關係,希望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他還表示希望總理哈珀能有機會早日與中國領導人會面。9月29日,中國海軍編隊結束了對加拿大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離港前,加拿大海軍為中國海軍編隊舉行了歡送儀式,加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唐納森準將在儀式致辭中表示,“中國海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雙方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係。10月6日飛往中國的加農業部長也列出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希望在農業、科技等方面拓展雙邊合作。
在民間,情況似乎又有所不同。從10月1日開始,加拿大電視臺的《發現》頻道連續數天播放總長度達10多個小時的系列片——《一覽中國》。該頻道的總經理表示,他們為這部片子耗時20個月,前往50多個地點進行拍攝。在瞭解中國的同時,也有不少加拿大人不滿政府的做法。加拿大反對黨、商界和僑界曾多次批評哈珀政府忽視對華關係,破壞歷屆政府做出的努力。其中,加拿大的旅遊、資源、教育部門及商界反響更為強烈。
加拿大為何態度模糊
加拿大政府何以對本來良好的中加關係突然擺出冷面孔、吹冷風呢?有學者分析指出,其中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首先,加拿大現在的領導者仍保持著一種選舉心態,戰略意圖不明確,思路不清晰。今年,執政13年的自由黨之所以被“請下臺”,主要是因其自身問題,而不是緣於重大政策的失誤。而保守黨顯然對這點認識不足,認為是其競選口號贏得了民眾,因此總是念念不忘兌現競選承諾。由於13年來沒有執政經驗,保守黨沒有意識到應轉變角色,從國家利益和政策的連續性出發。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是,前自由黨政府與中國關係較好,但為了限制中國移民,提高了相關費用。保守黨上臺後,雖然經常指責中國,但為了在政策上與自由黨拉開距離,反而降低了移民費用。此外,由於現政府是少數黨政府,不得不疲於應對反對黨在國會的輪番進攻,這也影響了其對華政策的連貫性和條理性。
其次,美國因素在發揮作用。保守黨的親美立場眾人皆知,早在哈珀競選總理期間,自由黨就打出“哈珀上臺,布什笑了”的宣傳標語。上臺後,哈珀隨即提出與美國全面加強合作。他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出訪阿富汗,承諾將在阿軍事任務延長兩年,承擔起阿富汗最緊張地區——坎大哈的防務,這直接導致了加拿大軍隊的死亡人數直線上升,隨之上升的是民眾的不滿和質疑。有專家認為,“親美冷中”是加拿大政府外交政策由原來比較積極的多邊主義轉向“邊緣依賴”的明顯體現,這一方面是加拿大保守國際政治理論的歷史傳承,另一方面也出於哈珀政府現實的外交需要,十幾年來第一次執政的保守黨政權希望借助美國的策應穩住寶座。這種關係使得加拿大說了很多美國現在“不方便”對中國說的話,辦了很多替美國向中國施壓的事。也有分析認為,隨著美加之間一些矛盾的突出,加拿大的對華政策也在發生變化。
第三,認為自己掌握著對華政策的底線。目前,中國在和加拿大的貿易中存在大量順差。加拿大商界雖然熱切盼望和中國做生意,但政府卻有自己的打算。政府認為中國有求於加拿大,尤其在石油等能源方面。湊巧的是,現任總理哈珀等人正好來自加拿大西部的能源重鎮,而那裏也是保守黨的根據地。“西部心態”使得不少加拿大政客認為向中國施壓是沒有問題的。但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出執政者的頭腦中還沒有與大國交往的宏觀考量,也缺少執掌國家的戰略眼光。
對於中加關係的前景,有學者認為,雖然加拿大政府的對華政策出現了變化,但它很難脫離兩國關係幾十年來形成的大框架。一旦加拿大政府理順了國內政治關係,其必然重視發展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因為這對於加拿大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