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恩伯格(左)獲頒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早已奪過諾貝爾獎的父親阿瑟.科恩伯格(右)恭賀。 |
|
阿瑟.科恩伯格(右)於1959年獲頒諾貝爾奬情況。 |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美國生物化學世家科恩伯格家族一門雙傑,父子相隔47年兩奪諾貝爾獎。繼父親在195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憑“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獲頒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羅傑的研究揭示基因在細胞內複製的過程,有助研究治療癌症、心臟病的療法。
早在47年前,其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與恩師奧喬亞(Severo Ochoa)發現核糖核酸(RNA)及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機制,分享195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兒子羅傑獲獎,可謂將父親研究成果發揚光大。他和父親當年一樣,獲得1,000萬瑞郎獎金(約1,062萬港元)。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辭中指出,羅傑的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意指有細胞核膜的生物,人類、動物及植物亦屬此類)體內的細胞如何利用基因內儲存的信息生產蛋白質。
頌辭讚揚他的研究在醫學上有“基礎性”作用,因為人類的多種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等都是與此一過程發生紊亂有關。
羅傑的研究顯示,儲存基因信息的脫氧核糖核酸被酵素複製拷貝,儲存在細胞內。這個拷貝與電腦軟件的作用相似,可用來指示細胞生產蛋白質。蛋白質分子可構成及修補人體組織。
科學家只要成功干擾這個拷貝的過程,便可阻止病毒或癌細胞基因散播到身體其他部分,有助治療癌症、心臟病及發炎。
羅傑現年59歲,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任職生物學系教授。與羅傑共事的研究人員形容他是“無畏的領袖”,對他獲頒諾貝爾獎感到十分興奮。
羅傑˙科恩伯格小檔案:
姓名: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Kornberg)
年齡:59歲
子承父業:父親阿瑟(Arthur Kornberg)1959年同樣以研究基因得到諾貝爾醫學獎,可謂一門雙傑。
學歷及工作:在史丹福大學獲化學博士學位後,曾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任教及研究。現任該校結構生物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基因複製成蛋白質的過程。
得獎反應:“消息使我真的受寵若驚……現在我還在顫抖。”被問及有否想過步父親後塵得到諾貝爾獎:“實在不能預計到這樣卓越顯著的事會發生。”
基因信息轉錄過程:
1. RNA聚合酶將細胞核內脫氧核糖核酸(DNA)轉錄成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
2. 帶着基因信息的信使核糖核酸,成為脫氧核糖核酸的拷貝,儲存在細胞質內。
3. 基因信息經過繙譯後,信使核糖核酸便可指示細胞生產蛋白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