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倒扁”群眾,標榜自己都是“自發性”;“挺扁”的群眾,則反嗆自己不是“被動員”,兩邊在“工具”還是“靈魂”上,有一番爭論。但對陳水扁而言,危機已蔓延在全台各地,乃至踏出島門。從關島到離島,支持者不再敞開雙手夾道歡迎,取而代之是一群又一群比出拇指向下手勢,發自內心倒扁的“紅衣人”。
聯合晚報冷眼集文章說,月初出訪,回程過境關島,有多位“紅衣人”在陳水扁下榻飯店前,拉布條並高喊“阿扁下台”,手勢、口號儼然與台灣“倒扁群眾”同一家工廠製造。過去僑胞熱烈歡迎台灣領導人蒞臨的場景已不復見,陳水扁只能尷尬的選擇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執政走到這一步,就連出去“拚外交”也無法遠離眼前風暴。
回到台灣,陳水扁處境更形惡劣。不論是去離島澎湖,還是回到老家官田,所到之處,“紅衣人”舉目可見。他們或許沒有北上參加“圍城”,或許沒有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聲嘶力竭,但一旦知道陳水扁車隊行經,便會自動自發相約站到街上“倒扁”。
“倒扁”力量已有在凱道開花,在遍地結果的跡象,群聚台北街頭的“紅衣人”,正以極快的速度感染“坐在家裡倒扁的民眾”,倒扁總部口中“遍地開花”,將不會是空口無憑。這種現象,比“圍城人數”更可謂是“歷史紀錄”。
這反應了執政者的徹底挫敗,他讓既有反對者更加找不到轉向理由,卻讓既有支持者有充分理由轉向。極端的反對者甘願在台北街頭吹風淋雨;“潛在的反對者”則在各鄉鎮、縣市等著用“倒扁”手勢相迎。陳水扁可以堅不下台,也可以堅持繼續島內外跑透透,但接下來20個月,所經之處,將佈滿火紅的荊棘,這是意志再堅定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