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 “醬缸文化之父” 柏楊宣佈封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7 10:05:25  


柏楊
柏楊和妻子張香華近照。
  繼去年“瘋狂紅顏”系列、《中國人史綱》在內地出版之後,今年柏楊的作品在內地湧現的迅猛勢頭只能用“井噴”來形容:“傳統大反思”系列、“文明大整合”系列、《帝王之死》、《皇后之死》……而最近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柏楊品三國》,因為與此前《易中天(blog)品三國》“撞車”而格外引人注目。加上即將出版的《柏楊曰》、年底出齊的九輯36本《柏楊版資治通鑒》,以及即將首次在大陸出版的《中國歷史年表》、《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今年柏楊總共有40餘本著作登陸內地圖書市場!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內地出版界驚呼“2006年是柏楊年”的時刻,海峽那邊,86歲高齡的“醬缸文化之父”日前宣佈因身體原因“封筆”。這也意味著下月初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柏楊曰》大陸新版序將是柏楊最後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為此,記者就柏楊先生近況、《柏楊品三國》出版緣由以及為何“封筆”等讀者關心的問題,採訪了柏楊夫人張香華(blog)女士。採訪過程中,柏楊先生曾經想與記者通話,可惜他的聽力已不如從前,記者在電話這頭無論如何高聲喊叫,電話那頭只是反復傳來他“喂、喂、對不起,我聽不清……”的聲音。

  【妻子眼中的柏楊】 他讓我覺得很溫暖

  40多年來,柏楊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著史,雖然由文入史,但關注的核心是人的問題,是中國人的素質建設。20年前,《醜陋的中國人》出版時,他完全沒想到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他真正的寫作不是從《醜陋的中國人》發端的,而是從寫臺灣種種醜陋現象開始的,包括貪官污吏、不文明、不法制、不自由、不民主。

  ▲十年牢獄成歷史學家

  張香華介紹,寫《醜陋的中國人》之前,柏楊是一個長期“搖筆桿”的人,開始寫男女問題,後來關心的角度慢慢廣了,就寫了社會上許多不平的事情,越寫越來勁,老百姓的疾苦、警察的跋扈、有錢有勢的人不講人道,越寫越兇悍,越厲害,以至於得罪了當局,坐牢了,說他是共產黨派來的間諜。坐牢期間(9年26天),他好好地讀了歷史,出來後有幾年還在寫雜文,後來覺得寫雜文沒什麼意思。

  對柏楊的十年牢獄,歷史學家唐德剛有一句很中肯的評價。他說柏楊從前是個明星作家,十年的牢獄讓他在歷史上向前了一步,完成《中國人史綱》、《中國歷史年表》、《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三套史書,為出獄之後翻譯《資治通鑒》打下基本功。

  ▲中國人的尊嚴和“面子”

  柏楊經常說,中國為什麼有些行為、思想、觀念還是跟世界有距離?所以他想到人的國民性,他對這個問題很關心。國民性怎樣養成,這裏面牽涉到生態環境,更決定於一個族群政策與制度的抉擇。在《醜陋的中國人》後,他思考了20年,出了一本書(雜文)《我們要活得有尊嚴》。他說:“千言萬語兩句話:做一個有尊嚴,也尊重別人尊嚴的人;做一個有誠信,也有能力包容別人的人。”這句話可以說是他最近對國民性的一個反思。

  柏楊夫人張香華說:“我們兩個人一起生活了20多年,我們發現很多人都喜歡說這句話‘給我個面子’,比如喝酒,好像不幹了這杯就是不給我面子,我們兩個都很不能接受這句話。尊嚴跟面子不一樣,面子是要人家給的,尊嚴是自己努力,付出了代價,慢慢累積起來的。如果你不付出,你不會覺得有尊嚴。有的人把自己尊嚴建立在別人的悲劇上面,那樣的人其實是很空虛的。封建時代人們老是指望著英明的君主從天而降。這怎麼可能呢?一個人有了權勢後,如果沒個約束的話他怎麼可能會英明?小孩不能寵,大人也一樣不能寵。”

  ▲只為蒼生說“人”話

  柏楊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讀歷史,人能夠從中取得教訓嗎?他自己也常常思考,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很多社會問題都一再重演?他想到從文化、從歷史上來追究根源。柏楊把《資治通鑒》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從65歲寫到74歲,這十年來的生活像在“勞改營”中度過一樣。它不是一個純粹的翻譯,而是把他變成很生動的語言,再加上他自己很多觀點,把司馬光的“臣光曰”變成“柏楊曰”,這樣一個方式很具有開創性的。柏楊用了平民百姓的口氣,他強調一個人要誠實地面對自己國家的真實歷史,不美言、不護短,他的寫作是直截了當的,沒有假面具的。他自己也說過,不為君王唱讚美歌,而只為蒼生、為一個“人”的立場和尊嚴,說“人”話。

  他譯寫一些史書,都是為了年輕人能夠看懂歷史,最近經常說“往後國家就要靠年輕人了”。張香華說:“我想他是真的覺得自己老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從有為青年到年紀大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開始想為年輕人做些事情。”

  ▲最大優點是讓人溫暖

  “有人經常問我們:你們是怎麼戀愛的?我說我們沒有戀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稀裏糊塗就嫁給了他。”張香華說,“我自己也覺得奇怪,為什麼以前那麼多藝術家啊、球員啊、明星啊,我一點都沒有興趣去認識他們,可最後卻嫁給他!”

  在張香華眼中,他這個人比較急躁,“有一次他掛電話找我一起到外面午膳,說了好幾遍地點,我還不太清楚,柏楊便沒好氣地說:那是我們結婚的地方!他時常走錯門,把別人家當自己家。老遠地出門去買東西,常常付了錢卻兩手空空地回來,不然就是拿了東西忘了付錢,或者把鑰匙、皮夾忘在餐廳裏,回來開不了門。有一次我們拍了些照片,回家後柏楊把它們貼在相簿上,並且記上何時何地拍,在旁邊又寫上:張春華。我看到了問他:你看你把我的名字寫成什麼?他一看,這才拍拍自己腦袋說:真胡塗!”

  張香華認為他最大優點就是很溫暖、熱情、嫉惡如仇。“以前我教中文,每天要改作業,寫評語,還要參與他的書的各項工作,包括校對啊、封面設計啊。每次我回來,他會跟我說,你辛苦了。這個讓人覺得很溫暖,而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到,這樣的話說不出口。”

  不過,他真的是一個工作狂啊,日以繼夜地寫書,恨不得把一天當成三天用。他容易發脾氣,有時候真有點神經病的,有時候又有點“老來小”,“像小朋友,生活上很依賴我,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很累的。我從不和他吵架,跟這種人沒有什麼好吵的啦!我跟他說,有什麼事不能心平氣和,坐下來慢慢說呢?為什麼一定要大嗓門喊、一定要那麼激動嘛!”

  “我們有相互啟發,但是我覺得我影響他比他影響我要多耶!我教他做人更加平和,更加深入地瞭解人和事,不要那麼尖刻和鋒利,不要火藥味那麼重。我覺得在做人上我教他很多。真的,不要崇拜我們是明星夫婦、‘神雕俠侶’,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最重要。要我用一句話評價他的話,我會說:雖然年紀這麼大了,他仍有赤子之心。我很怕一個人到了老年變得又頑固又老奸巨滑的,可他一直讓我覺得很溫暖。”
 
  【柏楊近事】 

  ▲最近一度發病入院 淡出公眾視野

  日前,柏楊在臺北《新觀念》上發表告別訪問,宣佈淡出公眾視野,以後不再接受採訪,也不再在公眾場合露面。對這個決定,柏楊妻子張香華表示,這是出於對柏楊身體的考

  慮。據她透露,已經86歲高齡的柏楊先生,一直患有心血管病,自從1994年心臟手術後,接著脊椎骨開刀、胃大出血、右頸大動脈開刀,一連串大病之後,身體開始每況愈下,最近一度發病入院。由於年紀大了,已經不能接受“侵入性”治療,比如做手術把血管撐開,再加上住院的費用很高,因此柏楊剛剛回到家中休養,目前狀況穩定,只是每天睡覺時間很長,醒來的時間不多,活動的時間更少。

  張香華告訴記者,從3年前開始,他採用口授、助理記錄整理的方式寫作,直到今年2月他還在給《明報》寫專欄。張香華透露,有很多人都嘗試教柏楊學電腦,但沒能成功。如今柏楊基本上足不出戶,不工作的時候喜歡看看電視、報紙,或者看看妻子給他做的讀書摘要。他關注的還是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一些底層人的悲慘命運。柏楊曾於1988年、1993年、1998年3次返回大陸,對大陸的變化一直非常關心,但近來年紀大了,也就不如過去那麼細緻了。他的大陸出版總策劃朱洪海回憶,2003年他曾經贈送柏楊一套趙本山的小品集,但是柏楊先生卻問:“趙本山是誰?”

  據張香華透露,柏楊目前雖然寫作已經很困難,但仍在策劃一本關於金三角地區國民黨遺留部隊的報告文學。記者對柏楊淡出公眾視野表示遺憾,而張女士只是淡然一笑:“其實讀者只要讀他的書就可以了,並不一定要去認識他,彼此有一個距離會比較好。”

  ▲發表告別訪問

  發表於本月臺北《新觀念》的《百年之後,我們還需要魯迅嗎?》是柏楊作品大陸出版總策劃朱洪海與他的對談。朱洪海說,能夠有這篇對話,與3年前應柏老邀請去臺灣停留12天有關係。“那些天接觸了很多港臺學者,從他們的對話中我驚訝地發現,魯迅在臺灣也是被尊重的,並且程度上並不亞於大陸。在柏老寬敞氣派的客廳裏,提到魯迅的時候,柏老的語氣也是充滿了敬意。

  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將柏楊與魯迅相提並論,並喻之為“活著的魯迅”,最早就是從港臺學者當中開始的。在《柏楊品三國》封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學者錢理群分析柏楊與魯迅在某種意義上相通的原因是:他們都堅持對中國國民弱點的批判,堅持對中國傳統文化弱點的批判。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從救人轉向救未來之人,而柏老最近說過一句話也是對年輕人說的:往後,國家就交給你們了。

  【柏楊新書】 “品三國”被疑跟風之作

  集納了柏楊縱論三國文章的文集《柏楊品三國》,由於書名與此前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易中天品三國》,均含有“品三國”,曾被上海文藝出版社斥為“嚴重跟風”,稱其欲借《易中天品三國》之熱,共分“三國”蛋糕。

  不同于《易中天品三國》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柏楊品三國》主體內容源自《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該書則源自史學家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柏楊先生為破除文言文閱讀障礙,凝聚十年心血將該書譯寫為白話文。《柏楊品三國》責編朱洪海表示:“跟風與實力展示是有區別的,普及大眾歷史知識,作為史學家和出版者都有義務和責任,關鍵要看內容是否足夠好。《通鑒紀事本末》作為經典史學著作,對現代人的閱讀價值非常大。”

  朱先生告訴記者,早在今年年初《易中天品三國》出版之前,《柏楊品三國》的出版計劃包括書名都經柏楊認可後確定下來了,只是中途因為編輯製作原因而落後于《易中天品三國》推出。早在2000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的《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封底,就使用過“品評歷史人事”的字樣,因此《柏楊品三國》相遇易中天《品三國》,“是巧合也是緣分”。

  據朱先生介紹,《柏楊品三國》只是柏楊“品歷史”系列作品中的一本。柏楊先生在書中點評:“三國時代在歷史上是一個最詭譎的時代,權力的爭霸,給我們帶來思考上的無限激蕩與智能”,並通過這本書再次表達了一以貫之的歷史觀:“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中國是我們唯一的立足點”。《柏楊品三國》之後計劃出版的書目還有《柏楊品大唐》、《柏楊品秦隋》等。

  一些拿到這本《柏楊品三國》的讀者,曾在網上留言表示對此書有點失望,因為像魯迅一樣怒斥“醜陋的中國人”的辛辣柏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史學家的中正雍和。對於這些批評,朱洪海先生表示:“雜文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樣的觀點,反復重複會成為祥林嫂,但是很多事情,在歷史上是反復發生、重演的,歷史的案例會讓一些人更清醒。”“柏楊的歷史觀決不是中正雍和的,我們的歷史走向也不是中正雍和的”。而張香華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柏楊近年來“由文入史”,花去十年時間譯寫《資治通鑒》原因之一,正是為了從歷史中探尋“醬缸文化”和國民性產生的根源。

  朱先生和張女士都表示,讓最普通的大眾能夠無障礙閱讀、瞭解中國歷史,是柏楊先生一生的心願。

  【三大看點】 用白話文重寫歷史

  柏楊的史學著作,一直以走在時代前列的現代眼光而著稱,他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人文主義關懷,對專制獨裁的鄙棄,對堅貞的愛國者和公僕的敬意,對寬容和仁慈的統治者的贊許,對普通百姓的溫暖和關切,閃耀在字裏行間。而這本《柏楊品三國》除了延續淵博而精准的知識、深刻而博大的思想、獨立不羈的學術風範這些作為史學家的柏楊的特色之外,還有如下三大看點:

  ▲看點一:白話歷史

  中信出版社表示,《柏楊品三國》是第一部全面解讀三國歷史政治運作與權力遊戲的新作,全書以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為藍本,全部用白話文重寫歷史,解除現代人瞭解歷史的閱讀障礙,簡單說,這是一部出租車司機、菜市場的攤主都可以無障礙閱讀的歷史讀物。

  ▲看點二:75幅地圖解讀

  普通讀者對歷史概貌基本都局限于字面的解讀,少有地理空間的立體感,《柏楊品三國》配以75幅三國歷史事件地圖,幾乎概括了三國期間大部分的重大歷史事件,為讀者在文字閱讀之外,提供了歷史的立體感。

  ▲看點三:翻譯富有創意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這是柏楊先生進行的最具有價值、最值得贊許的工作,一直以來,中國古代官署和官職都讓人有距離感,但是把左右督翻譯為左右翼總司令官,把贊軍校尉翻譯成參謀長,使人覺得既貼切準確又風趣幽默;同時,他對歷史年代、歷史地名等都進行了現代化、科學化的處理和準確注解,更使讀者一目了然,增加了閱讀的趣味和方便。(郭珊)

  【封筆之作】 《柏楊曰》大陸新版序(摘)

  常常被問起一個問題:讀歷史,人能夠從中取得教訓嗎?

  我在1998年7月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楊曰》第一集序中曾說:歷史的教訓,因為人類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現在我補充:原因是經驗無法傳承,事非經過不知難。這是上帝創造人類開的一項最大的玩笑。儘管人性古今一致、中外不分,可是每一個人的生存基因都同樣有非常頑強的自我毀滅因子,既無法從歷史借鏡,也很不容易自我克制。世界文明能向前邁進一步,才會有這麼艱巨的工程,這裏面牽涉到大自然的生態環境、牽涉到國民性與文化的累積,更決定於一個族群政策與制度的抉擇。文明的更上層樓,是一個民族救危存亡的里程碑。

  歷史的功能如果純粹從以上的角度來衡量,不但可讀性大減,連值不值得書寫都令人質疑。事實上,歷史的借鏡固然微弱,但,人類的歷史實在是世界進化的卷標,讓你知道我們從怎麼樣的原點出發,歷經的路程以及終將要奔赴的方向。如果沒有歷史,人類的生存就茫茫無所歸依,所有生存中的顛簸、匍匐、掙扎、奮鬥都是洶湧波濤中的一葉扁舟,沒有舵手,也沒有彼岸。從這個角度認知,歷史的功能就不同於“使用手冊”,它不可能告訴你如何開機、如何操作、如何修復、如何換新零件……但,卻是整個世界的文明生產製作,不可或缺的原創力。

  我用《柏楊曰》來讀歷史、提出我對傳統歷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鍛煉自己誠實面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之外,也要設法使讀歷史的人擺脫以往士大夫附庸權貴,為執掌大權的皇帝老爺張目、護短,甚至為他們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沒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論。我仍然要說我的史觀,未必能掌握歷史的全貌,而我擺脫傳統文化的包袱,不為君王唱讚美歌,而只為蒼生、為一個“人”的立場和尊嚴,說“人”話。(來源: 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