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經熱政冷”還能繼續下去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6 16:08:07  


  中評社廣州8月16日電/中華工商時報今日撰文指出,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不顧國際社會和日本一部分國民的強烈反對,又一次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一拜,再次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這一拜,將小泉純一郎這個醜陋的日本政客的名字深深留在了中國人民的記憶之中。這一拜,讓我們不能不冷靜地思考,今後中日關係的走向如何?讓我們不能不問,中日之間“經熱政冷”的局面還能繼續下去嗎?

  中國人民一向看中淵遠流長、一衣帶水的中日友好關係。中國政府多次重申,中日關係有著特殊的重要性。近年來,以小泉為代表的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在教科書問題、東海石油問題,以及朝鮮半島問題和海外派兵等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保持克制,懇切地提出,只要日本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就有可能打破兩國之間暫時存在的外交僵局。然而,小泉用自己的言行表達了他對我們的善意的蔑視。

  蔑視一個熱愛和平、充滿善意而又日益強盛的民族是愚蠢的,應該也必須受到懲罰。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作為這種懲罰的具體內容之一,就是必須要適時地調整中日之間的戰略關係,尤其是要讓經濟關係與政治關係相適應。因為,我們可以不去理睬那個即將離任、破罐破摔的“怪人”首相。但是,對於一個堅持錯誤的歷史觀,對自己民族犯下的罪行毫無羞恥感,在軍國主義的亡魂中孕育出新的戰爭幽靈的“怪胎”,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在國際社會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必須遵循一系列原則,其中,最基本的原則是國際主義、人類良知。在這樣的原則底線檢驗之下,我們已經看到了日本的一些人交出了什麼樣的答卷。與這樣一些肆意突破原則底線、不值得信賴的人打交道,難道我們不應該調整自己的政策嗎?

  我們曾經希望不斷擴大加深中日之間的經濟交往,希望“和則兩利”,希望經濟合作產生的利益有助於緩解、改善並推動兩國的政治交往。可惜,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善良的願望並非能達到理想的結果。事物是複雜的,一個矛盾並不能掩蓋另一個矛盾。何況,在事關國家利益、國家安全之時,政治與經濟是絕然難以分開的。

  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要有大國的心態。這種大國心態要求我們要善於包容,善於克制,在複雜的局面下保持清醒的頭腦。而絕不會狹隘地“抵制日貨”,更不必打打砸砸自亂陣腳。這種大國心態更表現在我們所具有的歷史縱深感。我們牢記“前世不忘,後世之師”,以史為鑒,知恥明辱。我們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同時,我們有長遠的目光,儘管我們現在的經濟不夠發達,發展還面臨種種困難,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中華民族必將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和平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專題: 小泉拜鬼 人神共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