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祀仁:香港的發展路向是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2 15:36:30  


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在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七週年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講話。(圖:文匯報)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中聯辦主任高祀仁昨日在香港同胞慶祝國慶57週年籌委會成立大會上,發表了題為《把握發展大勢,共創美好明天》的講話。全文如下: 

  今天,我很高興應邀參加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7週年籌委會成立大會。一年一度,香港同胞都要組織各種盛大活動來慶祝偉大祖國的生日,充分體現了大家作為中華兒女、龍的傳人的民族之情、愛國之心。在這裡,我謹代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全體同仁,對本屆國慶籌委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並預祝今年的國慶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借此機會,我介紹一下國家的發展形勢,並對大家關心的香港在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談點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7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海內外中華兒女無不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深感自豪。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保持了年均超過9%的持續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特別是新世紀頭五年,我們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衝擊,戰勝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順利實現了「十五」計劃提出的奮鬥目標。面向未來,我們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發展理念日趨成熟。 

  ——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8萬億人民幣,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外匯儲備超過9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4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以三峽三期、青藏鐵路、載人航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工程和科技項目相繼完成。昔日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住房、通信、汽車和服務消費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足,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逐步進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對亞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2000年到2004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14.3%,排名世界第二。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廣泛開展多邊和雙邊外交,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國際影響與日俱增。 

  ——發展理念日趨成熟。中央領導集體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這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理念的又一次昇華,對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五年後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一番,超過26萬億元人民幣,人均超過2400美元,綜合國力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將大大增強。 

  今年年初,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對我國今後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繪就了新的宏偉藍圖。按照這個藍圖,五年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一番,超過26萬億元人民幣,人均超過2400美元,綜合國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將大大增強。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偉大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我們的社會必將更加民主和諧。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大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9%,進出口總額達到7957億美元,增長23.4%,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增長較快、效益較好、價格平穩、活力增強的良好勢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各項重大戰略任務正在抓緊落實,全面推進。 

  一是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去年底中央召開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對新農村建設做出全面部署,並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和國債建設資金用於「三農」的投入達到3328億元,農村道路、飲水、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建設力度明顯加大。今年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並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這在我國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是創新型國家建設蓬勃開展。今年召開了全國科技大會和兩院院士大會,中央提出要用15年的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實施,啟動了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同時制定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加快。國家採取強力措施,繼續防止投資反彈,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依法關閉一批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推動鋼鐵等行業兼併重組,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高,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 

  四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中央繼續支持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又出台了促進中部崛起的指導意見,天津濱海新區建設也全面啟動,形成東中西良性互動、協同共進的局面。 

  五是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明顯加大。國家正式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考核體系,制定和完善各行業的節約標準。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大力推行清潔生產,限制和淘汰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努力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利益導向。 

  六是各項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國有獨資企業和壟斷行業的改革力度加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相繼出台。統一企業稅制已提上日程。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公務員法》開始實施,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化。 

  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進步,令世人矚目,也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回顧57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30年國家發展的歷程,我有三點感受,願意與各位分享。 

  感受之一是,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國家已經步入了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新階段。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戰略,隨後又提出了「先富帶後富」的思想,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即先集中力量支持沿海地區發展,這是一個大局;反過來沿海地區再幫助內陸地區發展,這也是一個大局。隨著我們提前實現「三步走」的前兩步戰略目標,先富帶後富、沿海帶內陸的發展態勢已經形成。現在,在東部地區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被擺上了突出位置,開始落實「第二個發展大局」。國家已經有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推動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工業與農業之間、環境與社會之間的協調發展。我國已經由局部先行、梯次推進,步入了全方位協同發展的新階段,完成了一個歷史性的跨越。 

  改革開放近30年的實踐證明,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對於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感受之二是,改革開放近30年的實踐證明,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對於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為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也是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能有如此振奮人心的成就,除了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擁有廣闊的市場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不搞無謂爭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保持了政局穩定和社會和諧,為現代化建設營造了有利的環境。「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57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穩定的政治局面、沒有和諧的社會環境,就什麼都談不上。 

  感受之三是,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的探索,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越來越清晰。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發展是硬道理到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每一個戰略目標和戰略思想的提出都是對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出我們對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歷史任務不斷豐富和完善執政理念,一方面推動各項改革不斷深入,一方面激勵人民為更加宏偉的目標而奮鬥,顯示出與時俱進的務實風格和創新精神。我們堅信,有中央的堅強領導、統攬全局,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一心、不懈奮鬥,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一定能夠沿著正確的道路闊步前進。 

  國家良好的發展大勢,也使我們對香港的前景更加充滿信心。從國家發展的全局審視香港,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香港的繁榮穩定與祖國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十一五」規劃出台後,香港各界圍繞「十一五」給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展開了廣泛討論,對香港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定位、作用及未來的發展路向等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特區政府也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這些都體現了香港同胞強烈的主人翁意識,體現了特區政府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思考香港未來的發展,我想大家都會關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國家的快速發展給香港帶來了什麼?二是中央對香港的期望是什麼?三是香港未來發展的路向是什麼?下面,我就此談談個人的看法。 

  期待香港對加快內地經濟發展發揮支持和促進作用;對內地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發揮引導和借鑒作用…… 

  第一個問題,國家的快速發展給香港帶來了什麼? 

  一是帶來了新的機遇,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給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和無限商機,內地重點發展的許多領域香港都大有用武之地,這一點香港各界已有共識。與此同時,「十一五」規劃凸顯了香港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期待香港為國家未來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一,對加快內地經濟發展發揮支持和促進作用,在金融、商貿、物流、管理等方面,繼續有力地支持內地經濟建設。其二,對內地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發揮引導和借鑒作用,推動內地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制度創新。其三,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窗口和橋樑作用,配合國家「走出去」戰略,為內地企業和資本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服務。其四,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方面發揮樣板和示範作用,不斷豐富「一國兩制」,繼續在海峽兩岸往來中擔當中介和橋樑。 

  希望香港社會各界充分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把注意力集中到經濟民生上來,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向著和諧香港、繁榮香港的目標不懈努力。 

  第二個問題,中央對香港的期望是什麼? 

  近兩年,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等中央領導多次寄語香港,一要抓住機遇謀發展,二要包容共濟促和諧。這是中央對香港的兩大期望,也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兩個根本要素。目前香港經濟呈現出強勁增長的好勢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但隨著全球化競爭加劇、周邊地區的崛起以及受自身產業結構的制約,香港未來的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央對香港提出了謀發展、促和諧兩大期望,這順應了國際、國內的大趨勢,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符合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希望香港社會各界充分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把注意力集中到經濟民生上來,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向著和諧香港、繁榮香港的目標不懈努力。 

  推動「9+2」及京港、滬港等合作不斷深化,特別要加快與珠三角的經濟融合,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努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和發展的核心力量。 

  第三個問題,香港未來發展的路向是什麼? 

  正如許多有識之士所指出的,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一是鞏固和加強既有優勢,二是在國家的發展中發展自己。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經濟體系開放,市場運作規範,法制完備,具有廣泛的國際聯繫。香港同胞素有善於進取、敢於打拚的創業精神,憑借這種精神創造了「香港奇跡」。所有這些優勢,是香港人的驕傲,也是香港再創輝煌的基礎。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香港應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鞏固好三個中心的地位,提高創新和增值能力,全面提升競爭力。在此基礎上抓住機遇,在國家的發展中加快發展自己。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推動「9+2」及京港、滬港等合作不斷深化,特別要加快與珠三角的經濟融合,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努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和發展的核心力量,在全力參與和支持國家「十一五」建設的過程中,加快自身的發展。 

  我們每年組織豐富多彩的國慶活動,既是表達香港同胞對偉大祖國的誠摯感情,也可進一步增強香港同胞對國家的認知,密切香港與內地的血脈聯繫,這項工作意義深遠、功德無量。站在新的歷史時點上,相信今年的國慶活動一定會進一步增強廣大香港同胞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的信心和熱情,從而凝聚起更大的創造力量,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把美麗的香港建設得更加繁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