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大西北--給下屆香港特首(三之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8 08:08:35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時事評論員劉迺強今天撰文,談開發大西北與香港關係,全文如下: 

  陳方安生最近重現政治舞台,一般只看見她鞏固了反對派的基本盤,其實更重要的是她的出現,把曾蔭權徹底推離了反對派,同時更逼使愛國陣營從她和曾兩者之間作選擇,因而不管他們之間本來對曾蔭權的看法,也即時鞏固了對他的支持。但後來葉劉淑儀旋風式的出現,似乎又將局面搞混亂了。這一系列的文章,是向下一屆特首獻策,在目前的情況之下,不能視為只寫給曾蔭權看的。這是關乎香港未來的發展,不管誰當上下屆特首,這都是他或她所要考慮的策略。 

  曾蔭權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計劃開發面積達三十平方公里的邊境禁區。這是正確的方向。早在二零零二年,我便指出荒廢了六十年之後,這裡可能有不少極具生態保育價值的地段,如準備將來開發,政府應在禁區先做生態普查 。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據我所知,政府至今仍沒有做這必要的準備,到真要開發時,有可能發現到處都是「地雷」,又要埋怨綠色團體阻住地球轉了。此外,港深之間一天還有邊界和關卡,就註定不可能與深圳作全面的連結。基於這些考慮,最快上馬方法是先從人煙較密,因而沒有生態價值的各口岸附近入手,亦即是沙頭角、文錦渡、羅湖、落馬洲這幾個點開始。 

  上世紀八十年代,於香港前途問題解決前後,港英政府有鑑於新界與香港和九龍將會處於九七之後要回歸中國的同一地位,因而放棄了一百多年把新界與港九分別對待的政策,把東鐵電氣化,大力發展新界,特別是鐵路沿線的新界東部,結果今天香港一半的人口居住於新界地區。我們很難想像全部人口依舊擠在港島和九龍半島將會如何難受,經濟發展將如何受障礙。 

  事實上,香港人口增長放緩,我甚至預測幾年之後將會到頂下降,因此如單從解決市民的居住出發,甚至沒有開發邊境禁區的迫切需要。我們要開發邊境,目的在於與深圳連接,消除兩個繁榮大城市之間不正常的一條冷帶,有助香港融入大珠三角經濟區之中。未來香港的經濟發展,一方面需要外引,另一方面需要內聯。外引的經濟,將會仍舊以維多利亞港兩岸老區為依托,內聯的部份,如要大發展,則需要大手筆地為它開發一個新的舞台。 

  如從這出發點考察,單獨開發上述幾個點,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要著眼於就港深邊界的某重要連接點,於香港這邊作成片的開發,作為內聯經濟的基地。這樣一來,選擇就只剩下羅湖和落馬洲。但羅湖因一邊有河、一邊有山,地形局促,難有發展空間,唯一選擇只有落馬洲。而落馬洲往南是錦田平原、往西是元朗平原,兩者面積加起來,比港島還要大得多,而且處於半開發狀態,極少生態「地雷」。再加上西鐵已經建成,西北地區與九龍市區交通十分方便,而將來香港連接廣州石壁這個全國性的鐵路交通樞鈕的區域快線,也是由落馬洲過境。選擇從落馬洲開發大西北,是內聯基地十分合理的選擇,局面開揚,前景廣闊,整個佈局就是香港西北一片與深圳新市中心連結,成為無縫的融合,往來方便,難分彼此,完全符合深圳市長許宗衡深圳與香港匯合,成為「一城兩府」的宏大願景。 

  香港與深圳匯合,事實上會形成了一個人口近兩千萬,經濟基礎寬闊,既有金融服務業,同時亦有高新科技工業,功能齊備,極富競爭力的特大都會城市。如果不是因為「一國兩制」的關係,隨時可合二為一。港深之間只要能「一城兩府」緊密合作,彼此都會如虎添翼,香港更毋須害怕上海或星加坡的競爭。而從年初溫家寶總理在深圳的談話看來,「一城兩府」也是中央所樂見的未來。 

  目前的西北地區,尤其是錦田、八鄉、屏下一帶,是香港土地政策失敗的的典型。那裡田地不是田地、貨倉不是貨倉、堆場不是堆場,城市不是城市、鄉村也不是鄉村,污煙瘴氣、一塌糊塗,總的來說就是「眼冤」。因此,開發大西北,像以往新界開發一樣,因為幾乎是持份者人人得益,只要在環評和收地方面做好前期工作,不但不會引起什麼爭議,反而會大家都興致勃勃的贊成和參與。因為利之所在,理所當然地,此舉亦一定會得到各大地產商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一些早在這裡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大地產財團,更加喜上眉稍。我相信只要開發大西北消息一宣佈,股市和特首的支持率都會大升。 

  談西北大開發,不能不再談上邊提到的區域快線。前途未明的九鐵,很短視地否決興建獨立專線,嘗試從西鐵拉一條支線到落馬洲兼充區域快線。到時火車以二百多公里時速在廣東境內行駛,一到港境,便要突然減速至八十五公里,根本達不到「快線」的要求,十分丟人。而且因為拖拉,遲遲未能拍板動工,估計要於深圳方面完工兩年之後才能接龍。但是如果從新的觀點看,區域快線港區終點應該就是落馬洲,而不是老遠的九龍市區,新界一半人口要走回頭路到九龍上車那麼不合理。落馬洲因而要建成將來香港與內地交通的樞鈕,陸路來往全國各地,絕大部份從落馬洲過境,到深圳龍華全省交通樞鈕,和廣州石壁全國交通樞鈕。這樣一來,便完全沒有興建專線和九龍車站的問題,而在新的要求較低,因而成本也較低的西鐵支線未修好之前,汽車和東鐵由上水至落馬洲的支線也可以分擔很大部份的接駁至香港各區的要求。這一方案成本更低,效益更大。 

  因此,開發大西北,應該是下屆政府策略性的重點工作,從八十年代新界東部開發的經驗看,因為交通網絡是現成的,政府只要顯示鴻圖,作好規劃,光是房地產的大規模私人投資,就已經足以維持香港十年八載的經濟增長。往後這內聯基地對香港和深圳中長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更無可限量。不論從那一角度看,這宏偉的項目都將是下屆特首和特區政府的豐功偉績,徹底改變西北地區的面貌,名垂青史。反過來說,如下屆特首和特區政府不肩負起這歷史性的重要任務,或者做得馬虎窩囊,則會成為失誤戰機,埋葬香港和深圳發展前途的千古罪人,任內的日子也難以好過。 

  因此,我建議曾蔭權應乘在朝之利,率先把它放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之中,佔了先手,然後順理成章地列在自己競選下屆特首的政綱。但另一方面,開發大西北這項目如此各方討好,曾蔭權的競爭者也絕對不能白白放棄這塊肥肉,亦要提出其發展藍圖。有競爭才有進步,不同方案比較之後,最終落實的規劃必然對港深未來發展更加有利,而這正正就是我在此刻公開倡議的原因。(本文今天發表於香港信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