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越南一條新聞,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6月24日,69歲的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72歲的政府總理潘文凱和68歲的國會主席阮文安,向越南國會遞交了辭呈。當天下午國會投票通過三個人辭呈,三天後胡志明市委書記阮明哲當選國家主席,常務副總理阮晋勇當選政府總理,河內市委書記阮富仲當選國會主席。新生代領導層又快又靚地正式走上前台。
大家知道,今年4月越共召開“十大”,作出中央領導人年輕化决定。照說,黨代會後第二年才開國會作出人事調整,也就是說,陳德良、潘文凱和阮文安尚有一年任期時間,可是,這次三位元老級高官却集體提前請辭,打破了原來新老交替的慣例。
當年决定,當年調整。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越共加快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表明將更嚴格更堅决地實行領導年輕化方針,使高層領導新老交替更趨平穩、規範。
越共提出革新開放路綫,始于1986年的“六大”,今年恰是越南改革的20週年。“十大”作爲一個轉折點,將迎來越南新一輪的革新。應當說,越南很重視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的經驗,也確定經濟建設爲中心,提出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改革目標,到去年人均GDP已達到650美元,進步很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從革新開放實踐中體悟到,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到一定階段,一定要相應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他們非常認同鄧小平說的一句話:“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决定于政治體制的改革。”
我認爲,越共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邁出了切切實實的步伐,特別在加强黨內民主和監督體制建設上,做得既積極又穩妥,既大膽又細緻,值得改革先行者中國學習。概而言之,有以下幾點:一是强化中央委員會對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的監督。越共規定對重大政策主張、重要幹部任免、大型工程項目等都要在中央委員會集體民主討論基礎上進行無記名投票表决。
二是越共在中央全會上實行質詢制度,開創了黨內民主的新形式。質詢制度如于2002年,每位中央委員都可以對包括總書記在內的其他委員提出質詢,也可以對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中央檢查委員會集體提出質詢,直到得到滿意答覆爲止。
三是提前公佈黨代會政治報告草案,廣泛吸收黨內外智慧。這從1986年“六大”開始,提前兩月公佈,在全黨進行充分討論,對文件作了重大修改,正式提出革新開放路綫,其意義類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會。“七大”、“八大”繼續這樣做,到了2001年“九大”,越共首次通過新聞媒體提前兩個月公佈政治報告草案,不但在全黨甚至在全國範圍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進行補充修改,這不但集中了黨心,還反映了民意,充分表現了執政黨的責任心和自信力。
四是實行中央委員和重要領導職務的差額選舉和信息公開化。選舉前,將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所有候選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地址、電話等向全社會公開,便于黨員幹部和群衆直接實施監督。省委書記及所有省級幹部均需有10%差額比例,在全省幹部大會上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産生。還允許黨員幹部自薦參選黨政群團領導職務。令人驚訝的是,在“十大”上黨的總書記也是差額選舉産生,因此阮晋勇當選政府總理後,在記者招待會上公然表示,爲這次國家主席、國會主席和政府總理的選舉未能參照總書記差額選舉的辦法而表示遺憾。這表明越共高層官員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五是越南國會規定專職的代表比例大幅提高到25%,避免兼職代表過多“既踢球、又吹哨”的弊端,真正發揮民意機關的作用。而且,國會可以對政府包括總理在內進行質詢,而且質詢場面還要向全國進行現場直播。回想一下,中國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全國人大上進行過一兩次人大代表對政府官員的質詢,後來就無影無踪了。
僅舉以上幾點,可以看到越共的政治體制改革是走正路,出實招,邁實步,收實效的。學生已經走到先生前面去了。正當越共更堅决更大膽向著全面改革大道上豪邁前進的時候,中國國內却陷入了一片改革反思與紛爭之中。就從這個意義上,越南改革不是很值得中國關注的嗎?
來源:金羊網 作者: 皇甫平(《人民日報》前副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