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一代浮出水面 生活方式因此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30 07:10:25  


  Leonan是復旦大學廣告系三年級的學生。“我幾乎每天都上網搜索一些東西。”對於Leonan這代人來說,沒有什麽東西是搜不到的,大到時事新聞小到生活常識。Leonan說:“前幾天BBS上說有人要結婚了,就有人想起查伴娘的起源,結果我上‘百度知道’一搜就出來了。”

  曾小亮是一個自由撰稿人,他告訴記者:“每天都會上網,經常用到google,寫文章時就會上網瀏覽一下需要的資料。比如,我要是寫‘性騷擾’這個話題,就會先上網看看有關性騷擾的大量文章。”

   Leonan和曾小亮都屬於“搜索引擎一代”。“搜索引擎一代”的說法來自英文“google generation”。“維基百科”對它的定義是:“他們是經常使用搜索引擎的青少年,他們用google或者雅虎幫助自己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搜索引擎一代泛指經常使用搜索引擎的人群,他們難以想像失去搜索引擎的生活,搜索引擎不僅是他們工作、生活的助手,還成爲了娛樂的工具。

  搜索引擎成爲這一代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成爲他們獲得資訊、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搜索引擎的出現,大大地改變了這一代人搜集信息、整合資源的方式。 

  機械搜索≠學識淵博 

  搜索引擎在手,人們似乎瞬間變得無所不知、學識淵博了;而實際上記住的有效信息却幷不多;與此同時,傳統的“博聞强記”也面臨著貶值的厄運——既然一搜就有,記它干什麽?因此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網絡時代無法産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師;人們變得有知識無見識、有知識無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教授喻國明教授認爲:“網絡時代人們的知識範圍變廣了,但是在深度上就會付出代價,因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他又說:“幷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對很多問題深入理解,而且有人也會利用網絡進行挖掘事物的深度。”

  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學者王魯湘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採訪時說,他自己不上網,也不用搜索引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知識本身客觀地存儲在某一地和存在腦子里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記住了許多知識,不僅可以隨時調用這些知識,知識本身還會發生碰撞、組合,而這些在電腦中、在網絡上是不可能産生的。”

  搜索引擎催生了新一代速成、高産的寫手,這已經成爲公開的秘密。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朱春陽說:“幷不能簡單地認爲搜索引擎造成了人的淺薄,但是搜索引擎確實幫淺薄的人節省了時間,增加了誇誇其談的資本,使他們更容易僞裝自己。” 

  搜索不能替代思考 

  搜索引擎看似使人們更加便捷地獲取了信息,但是它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朱春陽向記者講起他最近指導研究生論文的經歷,“研究生的11篇論文,引用的大量資料來自網絡。”他對這種狀况表示擔憂。他認爲網絡上的東西幷不完全可靠,“我自己的論文被網上轉引就經常出錯。”

  朱春陽認爲,學生依賴搜索引擎寫文章影響了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局限住了學生的視野。“網絡其實是一個巨大的陷阱,過於依賴網絡搜尋信息反而會漏過許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你搜索出了4萬個結果,如果有用的是在第一萬條呢?有可能看到這條信息嗎?看到了那麽多信息也未必消化得了。况且大量的資料網上都是沒有的。”

  朱春陽說,能够去圖書館閱讀體現了學術研究的功夫和深度,而在網絡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都傻瓜化、平面化了。但實際上,進行網絡搜索也是需要技巧的。他說:“網上有許多專業的數據庫,可以幫助你查到可靠的文獻,這種專業的搜索技巧同學們也很缺乏。”

  喻國明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媒介素養教育勢在必行,現在媒介越來越多地滲入人們的生活,每一個公民都有必要學會正確、有效地獲取、鑒別信息。”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