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中央在香港的介入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8 09:40:55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全國政協委員、時事評論員劉迺強在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7月號撰文指出,在現階段,中央如朝對港對台統戰這方面跨進,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絕對合法,並且合乎情理的,因而會被香港市民和台灣同胞所接受的。

  文章認爲,「一國兩制」之下,中央與特區的關係可以說到現在還在探索之中。一方面,雖云《基本法》已經就此定了框架,但是至今李柱銘之流依然堅持香港擁有「剩餘權力」,除了國防、外交之外,中央一概不管。反對派是不會放棄,千方百計地要把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名義之下改變為獨立政治實體。他們與台灣的獨派,本質上毫無分別,行動上互為犄角,都是為了要從母體分離。

  另一方面,中央對「一國兩制」具體如何實施,也作了十分曲折的探索。

  文章指出,香港主流傳媒的話語權長期為反對派所壟斷,再加上他們的一些只懂英國式普通法的「法律權威」有意的扭曲,中央合法、合情、合理的釋法行為,在香港反而成了理不直、氣不壯的「干預」。這種正氣不彰的不正常狀態如不糾正,是非黑白便會長期顛倒,香港的社會氣氛不可能正常,這反而是中央應該積極進行干預的地方。

  問題的關鍵在於長期以來,從中央到特區政府,都採取和稀泥的態度,不但不分親疏敵我,在黑白顛倒的環境中,實際上出現了「愛國有罪,反共有理」,反對派受獎勵,愛國人士受岐視的怪現象。愛國人士被排斥於建制之外,原因通常是「港人不接受」。連中央到特區政府事實上都同意了反對派的論述和對事物的態度,顛倒了的如何能再顛倒過來?

  自去年反對派完全不講道理,綑綁式否決了特區政府政改方案,終於使中央和特區政府大徹大悟,知道反對派的本質、知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知道應該「親疏有別」去處理這些關係。

  這一改變才剛露端倪,有待發展,但於此可見,政府如何分清親疏,大大有助弄清是非黑白,立竿見影地提高其管治能力。今後中央和特區政府應通過各種行動,向港人顯示愛國愛港是香港市民應有的價值觀,因而是會得到鼓勵的價值觀;與之相反,反中亂港是會受到壓抑的價值觀,更不說有關的言論和行為了。

  關於香港與內地關係,文章認爲,現在大部分港人從心底裡都期望中央作積極主導,不然的話,「一國兩制」是把雙面刃,要是處理不好,歲月磋跎,「邊緣化」的危機感已經掛在港府高官的嘴邊了。

  另一個中央理應介入,卻沒有好好落實的範疇,是港台關係。傳統上港台之間的交往十分緊密頻繁,而對台灣來說,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在許多方面更具參照價值。因此,港台關係,應該得到中央更大的重視,起碼不能容許目前的放任自流,逐步倒退的情況繼續下去。中央政府大可依法介入,其中一個模式是讓中聯辦的台灣事務部發揮類似往日政治顧問的作用,主導港台官方關係,並積極促進民間關係的發展。

  文章最後指出,回歸以來,中央對港政策是以「不干預」為主導。這無疑有其歷史上的客觀需要,並且成功地在香港和海外建立了對中央依法落實「港人治港」的信心。在現階段,中央如朝對港對台統戰這方面跨進,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絕對合法,並且合乎情理的,因而會被香港市民和台灣同胞所接受的。跨出了這一步,便打破了回歸以來,中央對香港只見招拆招,見火救火的消極被動狀態,並且會立竿見影地扭轉香港的政治氣氛,和促進港台之間的各種往來。而經過中央主導,順暢地使香港經濟融合於大珠江三角洲和大中華經濟之中,必將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使香港經濟迅速回復活力,成功轉型。台灣目前經濟疲軟,此舉對台的示範作用,和促統功能,更不容忽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