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能擺脫能源競爭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6 07:34:30  


  “日本正在使用各種官方和非官方的手段購買地球上的稀缺資源。這種行爲擾亂了正常的供求關係和市場價格,日本正以其他國家的損失爲代價獲取自己的利益。” 

  這些措辭强硬的話來自中國一家主要礦産出口公司的管理者。他在一封公開信中表達了對日本囤積戰略物資的强烈不滿,其中許多物資都是從中國進口。日本在不斷囤積,而同樣非常需要這些物資的中國却在以低價向外出售。 

  這封信于4月見報,是中日兩國原材料爭奪不斷昇級的一個表現。兩國爲了保持本國的經濟發展,極其需要石油、天然氣、銅、鐵礦石、鎳、鋁和稀土等礦産資源。 

  這場競爭已經從東海油氣田擴散到了俄羅斯、伊朗、南美和非洲。石油集中地表現了兩國對有限資源的爭奪。20年前,中國是東亞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而日本是主要消費國。但隨著 中國經濟在20世紀末的爆炸式發展,這種局面已經大爲改變。中國在1993年成爲石油淨進口國。官方數據表明,中國去年進口原油1.27億噸,日本是2.11億噸。 

  爲避免像日本那樣嚴重依賴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中國將石油網絡散佈到各個大洲。去年,非洲石油佔了中國進口總量的30%。有分析家認爲,日前溫家寶總理訪問非洲七國是爲了進一步加强這些重要市場與中國的聯繫。
 
  日本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它開拓石油市場的努力要受到美國外交的限制。而中國可從獨立的外交政策中獲益,可以同委內瑞拉等與美國關係不好的國家簽訂石油合同。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也能提供外交支持,這是日本所做不到的。在一次罕見的對美國政策的挑戰中,日本一家石油公司同伊朗簽署了油田開發協議。這招來美國的嚴厲批評,認爲日本的資金可能給伊朗的核計劃提供幫助。但日本回答說,國際石油市場比較脆弱,它必須保證自己的供應來源。 

  中日競爭最爲激烈的地方是俄羅斯和東海地區。過去4年日本一直在與中國競爭一條從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出發的輸油管道。另外,中日在進行了5輪談判後仍未能解决東海油氣田爭端。去年9月,日本自衛隊發佈的報告中描述了中日沖突的3種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兩國在爭端地區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 

  爲了將對抗轉化爲合作,上個月,日本經濟産業大臣二階俊博以及內閣中的其他一些對華友好成員,邀請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和其他150位中國官員、學者、企業家到日本參加一個 能源論壇。他們還邀請中國代表團去參觀日本一些先進的節能工程和節能技術。日本在這一領域領先于中國,中國平均能耗是日本的9倍。日本已經同意中國派出幾百名官員到日本接受節能技術培訓,幷答應給中國政府提供8400台日本製造的節能空調。(摘自6月21日香港《南華早報》,原題:在全球能源競爭,作者馬可·奧尼爾,伊文譯)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