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兆豐金控失守,蘇貞昌“一魚兩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4 09:41:41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在滔天民憤中,台灣行政院昨天及時介入董監事改選運作,利用民股董事“當選再辭”的變身戲法,一方面把鄭深池推上董事長寶座,一方面又保住了公股席次過半的局面。手法巧妙詭譎,卻是遊走在法律邊緣。 

  社論說,在外界看來,這場驚奇連連的改選大戲有兩個高潮:一是公股先僅取得七席的未過半,二是吳榮義和簡鴻文辭職,使公股變成多數。但整齣戲的奧妙,其實是發生在兩個高潮點之間:鄭深池利用第一個高潮迴避立法院對他設下的“鄭深池條款”,成功蟬聯董座後,兩位民股董事即依劇本演出辭職,滿足社會的期待。

  立法院曾決議,“只要公股過半,就不能支持民股擔任董事長”,這是專為鄭深池量身打造的限制。因此,只要公股一過半,鄭深池的董座就不保。然而,昨天這整齣戲的操盤手多麼聰明,他知道民意不能接受公股不過半,但政府又非要幫鄭深池保住董事長的寶座不可;幾天推敲的結果,就演出了民股董事“選上再辭”的大戲,幫助鄭深池“達陣”後,兩位董事即“功成身退”。 

  社論指出,行政院昨天採取的是“一魚兩吃”策略:既要為鄭深池護航,又希望討好民意,因此才有兩段高潮的安排。然而,以這樣的妙計鑽取“巧門”,是否違反立法院的決議,必然還會引發後續爭議。因為,兩位董事辭職後,又已形成公股過半,則依立法院規定,鄭深池的董事長是否依然有效,頗有疑問。 

  社論認為,台灣行政院如此處心積慮,以迂迴曲折的手法大肆動員,目的就是為鄭深池保位鋪路;這種取巧的作為,如何贏得民眾喝采?蘇貞昌團隊說謊於前,又向人民示好於後,兩種面孔,又如何配稱“實事內閣”,如何取信於民? 

  公股持有兩成二的股分,是兆豐金最大的股東,台灣財政部長呂桔誠卻兩手一攤作投降狀,說公股拿不到過半席次。如果說,這全是為了配合鄭深池所作的演出,這個政府多麼顢頇,多不負責!呂桔誠昨天還在強調,財政部已要求鄭深池簽下協議書,保證他在關鍵時刻會支持公股。問題是,我們還能相信鄭深池嗎?而事態惡化到如今地步,呂桔誠又豈無責任?

  三年前,台灣前財長林全同意鄭深池以公股身分轉為民股,那次變身,其實已經是勉力靠薄弱的信任維持的恐怖平衡。這次改選,鄭深池是和民股聯手,共同徵求委託書也是為了壯大民股勢力。在鄭深池心中,可曾記得自己初始的公股使命?在他掌舵的三年,他又可曾盡心守護過手中公有資產? 

  鄭深池屢次變換身分又倒向民股的表現,他根本是五鬼搬運的執行者。當局如今還寄望他維護公股權益,那和“與虎謀皮”何異? 

  社論說,鄭深池在報上刊登廣告,宣稱自己是“很辛苦、有成績”的經營者,應該獲得肯定。但鄭深池似乎忘了,兆豐金前身的交銀和中國商銀原來即是績效斐然的金融機構,每年繳庫盈餘極為可觀;如今,兩行合併為金控後,規模擴大、盈餘增加,反而不必繳稅。從這點看,鄭深池自詡的經營“成績”,是把錢賺給財團,這正是人民的切膚之痛。 

  事實上,人們對兆豐金改選的憤怒,只是反映了大家對扁政府打著“金融改革”旗號遂行變賣公產的不滿。幾年來,民眾看到偌大的公營銀行一個個淪入財團手中,看到社會財富越發向幾大家族集中,卻看不到“民營化”對台灣、對人民提供了什麼貢獻。 

  從兆豐金近三年的變化,民眾只看到公股席次遭到蠶食,公資產卻加速被財團鯨吞。可笑的是,人民反對兆豐金被財團併吞,但蘇貞昌無論如何要把經營大權拱手送給鄭深池,卻以為保留形式的“公股過半”即可化解民憤;說穿了,這是玩弄人民。 

  社論質問,兆豐金如今雖維持了公股過半的形式,其實交在一個不足信託的人手上,這和淪陷有何兩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