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馬英九推罷扁案 過程才是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2 11:08:49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說,馬英九終於體認到,推“罷扁案”過程才是關鍵,關鍵是這麼做對2008年的大選是否有好處?馬英九能否推動檢調單位查到扁嫂貪瀆,能否借推動“罷免案”凝聚民意,是“罷免案”能否推動成功的核心所在。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五日晚召集一級黨務主管開會,決定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召開“立院”臨時會,正式推出“罷免案”。據悉,這次讓馬英九放棄“倒閣”,轉向“罷免”的是兩位無黨籍人士,一是無黨籍立委李敖;二是台灣名嘴陳文茜。特別是被視為泛藍重要盟友的前立委陳文茜日前向國民黨高層幹部建議,對付陳水扁應以打弊案為第一優先。她提出,應集中推動“罷免案”。因為罷免過程中,陳水扁必須提出答辯書,氣氛將會改變,會讓弊案有動能延燒。同時,推“罷免案”也有助於鼓舞檢調單位查弊。為此,國民黨已成立“阿扁下台”專案小組。

  馬終有所體會

  雖然,推動“罷免案”需全體三分之二立委同意,門檻如此之高,國民黨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據悉,是國民黨高層經過評估,認為只有罷免程式啟動,才能全面激起倒扁的力度,有效破解陳水扁借著權力分配大戲,轉移弊案焦點;也才會讓檢調有繼續查弊案到底的信心。同時,國民黨各選區立委也將在各地發起“阿扁下台、清廉保台”全民連署,黨中央也將舉辦全台定點說明會,全面展開促扁下台行動。

  阿扁的“第一家庭”和府方親信涉入多起貪瀆弊案,阿扁卻採取“下放權力”與打“悲情牌”兩招連續出手,既能“斷尾求生”與轉移焦點,更讓馬英九受到不少“內傷”。但是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希望阿扁自動辭職的民意不降反升,希望阿扁自我了斷的民眾由四成三增到四成七,已逼近過半數的臨界點,這顯示台灣民眾政治成熟度已經提升。

  但是,與陳水扁民調下跌的同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民調也下跌超過七個百分點,由訪美歸來“扁馬會”後的六成三,跌到了五成六。主要是在第一時間未能彙集民意與善用民氣,瞻前顧後之餘,反被民意反彈所傷。原本認為“子彈只有一顆,要推就要成功”的馬英九也終於體認到,推“罷扁案”就一定要成功,是過於簡化的想法,過程才是關鍵。畢竟法律規定明確,“立法院”這次未通過,下次仍可再提。關鍵是這麼做對2008年的大選是否有好處?

  發動罷免時機已到  台灣的親民黨發起的“嗆扁下台”活動,請來無黨籍立委、“大師”李敖“發功”。李敖重申,要陳水扁下台,最聰明有效又迅速的方式,就是“倒閣”。李敖說,“彈劾”和罷免,最快都要九個月的時間,不可能讓陳水扁立刻下台。李敖接著話鋒一轉說,要陳水扁立刻下台,最有利的方法,就是從“立法院”下手,要如何使泛藍立委在“立院”席位達到三分之二,成功罷免陳水扁,只有用“倒閣”的方法,而且只要兩個半月,就可以成功完成讓陳水扁下台的願望。不過,李敖的這種“速戰速決”的手法,馬英九並不欣賞。在弊案纏身之際,陳水扁的戰法是推出“駙馬”速審速決,以“斷尾求生”。同時釋出“權力牌”以沖淡弊案對社會的注意力。之後,通過起訴台開案,讓趙建銘可在近期獲交保,然後再以證據不足,將此案擱置。這樣,不但讓弊案查不下去,更可以趙建銘為“擋火牌”擋住查弊案通向“總統府”的任何通道。國民黨理解到,只有罷免程序啟動,才能全面激起倒扁的力度,也才會讓檢調有繼續查弊案到底的信心。

  國民黨相關人士指出,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罷免案”交由程序委員會編列議程提報院會,不需經討論,即交付全院委員會於十五日內完成審查。由於“立法院”現在不但有調閱權,更有調查權,全院委員會審查時,不排除可以傳喚相關人來“立法院”說明,屆時弊案將更掩藏不住。五日,立委邱毅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告發陳水扁、吳淑珍及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涉嫌貪瀆。而據國民黨立委邱毅提出的相關證據,使弊案有向上延燒的趨勢,導致藍營推“罷免案”從態度保留到積極的轉折。潘維剛說,前東帝士集團負責人陳由豪送錢到官邸給吳淑珍傳聞獲證實、台開董事長蘇德建為保官引發弊案不斷向上發展,都是重要因素,“發動罷免的時機已到”。

  凝聚民意十分重要

  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只要三分之一以上立委連署,就可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也就是所謂“倒閣”,而且只要二分之一以上立委表決同意,“行政院長”就得辭職下台,前後不過半個月的時間,確實很有效率。目前,泛藍在“立法院”已有一一二席過半數的席次,剛好是立委總數二百二十一席的過半,真要“倒閣”,好像輕而易舉。但是,實際上卻不然。“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倒閣”案牽涉到“國會”改選,而“國會”重新改選,最大獲利者只有國民黨,其他政黨未必會配合,因此,“倒閣”通過的可能性很低。此外,立委重選要採用新制,即立委人數減半。這就涉及不少立委的生計和政治生命的問題。是不是所有泛藍立委都願意放棄自己的政治生涯,來換取“倒閣”成功是個很大的問號。所以,泛藍內部,特別是以王金平為首的“立法院”實力派,對“倒閣”一直是持著反對的意見。為確保弊案能繼續向上偵辦,避免陳水扁藉著“權力下放”、多數黨組閣等,將政治焦點轉向政治權力大戲,罷免才能凝聚了民意與社會注意力的焦點。  最近以來,陳水扁的支持度滑落極快,每周都是好幾個百分點的往下跌。可陳水扁畢竟渾身上下“都很政治”,他一再出手,又是釋權拉攏蘇貞昌、游錫堃,又是透過呂秀蓮找“五院院長”、在野黨領袖喝“藍海咖啡”,無非是想四兩撥千斤,爭取“四大天王”和其他貪戀權位者對他的聲援,以保住自己的職位。對扁而言,他現在最大的兩個挑戰便是泛藍發動“倒閣”與罷免;然就法制方面而言,這兩個足以扳倒他的利器,暫時都還不能傷到他的要害。

  中選會日前已經定調,一旦“倒閣”成功,陳水扁解散國會,“立法院”將視為第七屆,適用於席次減半,只能選出一一三席,在野立委推“倒閣案”必須冒很大風險,內部雜音不少。至於“罷免案”,要“立法院”三分之二才能成案,以目前藍綠席次比,只要“立院”生態不改,更是不可能。阿扁因此只要保住吳淑珍、馬永成沒事,應該就可全身而退。所以,馬英九推動“罷免案”,能否推動檢調單位查到扁嫂貪瀆,能否借推動“罷免案”凝聚民意,是“罷免案”能否推動成功的核心所在。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