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基金蠢蠢欲動 藉QDII大舉湧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0 10:28:49  


國內一名投資者細心注視市況。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國內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移開最後一道屏障(開放外滙管制)後,國內的互惠基金藉QDII名義進入香港將一觸即發。這股將注入港股的「新勢力」,正在醞釀中。據上海基金界消息透露,多家基金管理公司一早就蠢蠢欲動,一經通過審批程序,來自國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即將經由互惠基金進入香港。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上海是國內被視為最有可能推出QDII基金的試點。總部設於上海的交通銀行,旗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總經理雷賢達透露,未等監管當局發出具體實施細則,基金管理公司早已擬備產品設計方案。他形容:「目前還是前期,參與者態度積極,正在探討各種方案。」 
  
  根據新的規定,國內基金公司只獲准向本土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募集外滙資金,基金公司可投資於境外包括股市在內的證券市場。雷賢達透露,基金公司的眼光非常遠大,擬推出的產品除了港股基金,還有其他遍及環球市場、涉及各種資產類別的產品。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新措施公布後發表報告指出,港股可迎合國內投資者的多種需要,是中期可吸引QDII基金加速流入的最主要原因。他指出,雖然市場關注人民幣正值強勢,是否削弱外幣資產的吸引力,但其實,投資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恰恰是為國內居民持有外幣提供對冲人民幣升值風險的方法。「大部分中國公司用人民幣計算盈利,人民幣升值可支持股價向上,抵銷美元或港元兌人民幣貶值的影響。」 
  
  他續指,以過去9個月人民幣兌美元走勢而言,人民幣無疑一直處於升值中,但這並不削弱其他非美元資產的可觀性。只要國內投資者看好非美元貨幣兌美元走勢,一樣可吸引資金流出,流往日圓、歐元及其他外幣資產。他又提及QDII基金的另一種「對冲功能」,是透過互惠基金投資商品如貴金屬、能源,作為對冲美元貶值風險的另類工具。 

  目前國內註冊的基金管理公司有52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共20家。雷賢達指出,合資公司在籌組QDII基金上享有優勢,主要是可借助外資夥伴在海外操作上的經驗和設施。至於當局對QDII基金放行的步伐,一般的猜想是,QDII須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得平衡。以QFII額度短期內將增至100億美元而言,德銀估計,今年QDII基金可望獲准籌集30至40億美元。由於國內對外幣資產和外滙產品需求龐大,未來將驅動QDII基金規模迅速壯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