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派中委:國民黨問題在改革 不在本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0 11:54:56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右)敗選,有關國民黨不夠本土化的話題又被提出討論。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國民黨中央委員、“567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張斯綱今天投書台灣蘋果日報說,國民黨在高雄市長選舉未取得勝選,一時之間,有關國民黨不夠本土化的講法紛紛出籠,甚至有提出將中央黨部搬到高雄、馬英九主席搬到高雄去住等等的說法,困擾國民黨數年之久的本土化問題,又提出檯面被討論。

  有趣的是,只要南部選得不好,就以“本土化不夠”作為理由輕巧帶過,但是,從沒有人深深思考,什麼是本土化?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國民黨只要跟著喊本土化就有票嗎? 

  張斯綱文章說,本土化在過去十年來,成為民進黨操作選票的利器,它是一種“狹隘的福佬主義”,具有排他性質,在社會上營造不認同“福佬主義”就是不認同台灣、不愛台灣的肅殺氣氛,這是民進黨屢屢在南部勝選的關鍵。

  相對的,對於國民黨而言,由於背負執政原罪,在“本土化”議題上缺乏對抗工具,縱使提出很多不錯的公共政策,但仍難敵“本土化”的發酵,任何公共政策都被以“賣台”扭曲,連募兵制都可被曲解為“沒兵打仗把台灣送給中國”。

  此情形下,國民黨跟著喊“本土化”,只有收到東施效顰之效,忘記自己政黨的價值與精神在哪裡。南部選民真的只是依賴“本土”作為投票選擇的依據嗎?或者是只靠喝酒搏感情?恐怕不是,這也小看南部選民的判斷,候選人的條件、特性,有沒有那種“和我站在一起”的氣息,還是比較重要。

  張斯綱指出,國民黨在南部的選票,不是本不本土的問題,人才才是關鍵,要在南部找尋、培養不被地方派系掌握的秀異之士參選,把南部人才的斷層彌補起來。 
 
  其次,國民黨應有能力重新詮釋“本土”,把“本土”導引到“愛鄉土路線”,將“出身比賽”轉為“價值比賽”,簡單明確的說出“愛鄉土的方法”,勇敢大聲的說出來。況且,台灣社會族群分化情形並不嚴重,都會化程度越高的地方,族群的問題越小,高雄是南台灣最大都會,各種族群定居於此,早已認同自己是“高雄人”、“台灣人”,“在地生根”已經成為事實,以族群融合的“在地化”觀點更勝狹隘的“本土化”。 

  再者,這次高雄的選票結構已經明白顯現藍綠各半的局面,中間選民的選擇就成為勝負的關鍵。在若干選民的心目中,國民黨多少仍存有老大遲緩的形象,這種形象的轉變是需要全面的轉型,包括人才的年輕化、選舉手法的創新、對社會進步議題的關注…等等,經年累月,逐漸累積而成,國民黨在野6年多,改革是有一定的成績,但對某些民眾而言,還是少了那種清朗的感覺。
  
  張斯綱認為,總之,國民黨實在要認真的作自己,理出思緒,找出自身的價值,架構台灣新的願景,打弊興利,同樣重要。對於正確的議題,擇善固執,不要怕被挑戰。高雄的失足只是一時的挫敗,藉機找到缺點,努力改進,輸得要有價值。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