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紅”為中德經貿鼓勁 帶旺當地華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7 09:59:35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在初秋季節裏,德國的港口城市——漢堡本來還是鬱鬱蔥蔥。然而從9月13日起,漢堡的最熱鬧的商業區、名勝風景點,卻突然出現許多鮮紅的色彩——紅燈籠在夜空中閃爍、紅條幅在和風中飛揚。在市中心湛藍的阿爾斯特湖旁,出現一條几百米長的中國街,由一溜兒紅帳篷組成,門口立著寫著“歡迎”字樣的的牌坊和一對迎客的獅子。而湖的中央,矗立著一條4米高、7米長的金龍,給平靜的湖水添上幾分動感。

  “中國紅”為中德經貿鼓勁

  據南方日報報導,從1988年開始,這裏已經舉行過三屆漢堡“中國文化周”。但以這次的規模更大,時間將達三周。

  當地的華人華僑,這些天有的在緊張地忙於籌備工作,有的則是替親朋好友撲票,因為“和諧之夜”焰火晚會盛況空前,“中國之夜”文藝演出群星薈萃。另外,這期間還有美食節、書畫展、模特秀,上百場文化活動將在漢堡舞臺上舉行。這無疑增加了當地人對中國的興趣。我們在街頭見到,三三兩兩的德國人,扶老攜幼地到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前拍照。

  同時,從9月13日到15日,2006年漢堡峰會也在隆重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率領一支由40位經濟界高層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出席。今年峰會的主題是“中國與歐州相遇”。漢堡呈現出一片“中國紅”。

  漢堡和中國的貿易已經超過100年歷史,被譽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漢堡政府因為打活了這把中國牌,使得雙方在經濟、文化方面都受益匪淺,去年中國向漢堡出口達43億歐元。而漢堡憑藉其港口貿易優勢,中德兩國貿易額的近40%經由漢堡港。漢堡市市長在致辭中說,德國已經有700家企業與中國有經貿往來,而中國有400家公司落戶漢堡。其中,我們採訪的漢堡機械進出口公司,近三年來與廣東業務來往就高達24.億美元,其中由中國出口到歐洲的業務占80%。

  “中國紅”也旺了當地華人

  中國的發展,令漢堡人、德國人對中國刮目相看。這讓當地的華人沾光不少。

  一位在當地生長的年輕華人鄺鎮邦的經歷就可見中德經貿已經滲透到漢堡人的生活中。他從小就不願意學中文,被父母稱為“香蕉仔”(黃皮膚白人心)。沒想到,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會計師事務所,客戶中竟然有200多個中國駐德企業,這逼得他開始重視中文。而他的第二份工作則又是與中國從事環保設備轉讓。中文成了工作必備的條件,如今他已經是第8年在學習中文。而他的表妹表弟還分別到北京和廣州去進修中文。

  在歐洲許多國家,中餐有衰退的跡象。而德國雖然近年一直是經濟低迷,但中餐業界的人士還是很振奮的。尤其是在漢堡,由全德華人華僑聯合總會執行主席、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常務理事鄺偉森先生經營的打著“正宗粵菜”招牌的“中國酒樓”仍然生意興隆,尤其是最富特色的廣式點心更是令德國人感興趣。我們見到,有的是年青的戀人邊吃蝦餃邊談情,有的是公司的集體聚會來吃大餐。

  現在該市及郊區有中餐館500多家,鄺先生強調,做中國菜必須要有專業素質,要有執著的態度,才能讓外國人口服心服。他對中餐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充滿信心。因為,漢堡越來越多的人去過中國,或者與中國進行經貿往來而瞭解中國菜,懂得欣賞真正的中國菜,這個市場在發展中。我們還瞭解到一位周熊烈先生經營著7家中餐館,間間都興旺。繼鄺偉森先生連續幾年成為中國烹飪世界大賽國際評委之後,今年6月,周熊烈先生也被選為中國烹飪世界大賽國際評委。他們都有信心要讓中國菜在德國發揚光大。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