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屢破70美元 能源安全牽動G8神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7 16:32:15  


  在剛剛開幕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能源安全成為各國首腦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長期以來,能源問題一直是影響各國外交政策和全球格局的重要因素。近來,隨著國際油價屢破70美元大關,歐美主要能源進口國和消費國在能源問題上的危機感日趨上升。許多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能源需求與供給矛盾不斷加深的情況下,能源安全將會對大國關係走向乃至世界格局的演變產生深遠影響。
 
  ○俄羅斯打起“能源牌” 

  雖然俄羅斯早在數年前便已全面參與八國集團,但作為東道主主持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卻是第一次,因而格外引人關注。東道主的重要職責之一便是確定會議議題,俄羅斯總統普京選擇將能源安全問題作為會議的重要議題,應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八國集團中,俄羅斯經濟實力最弱。但在能源問題上,俄羅斯的地位卻舉足輕重。目前,俄羅斯日產原油超過950萬桶,出口約700萬桶,是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在天然氣方面,俄羅斯的能源大國地位更為明顯:擁有全球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的32%,位居世界第一。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其周邊鄰國乃至西歐國家都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 

  英國《金融時報》曾在一篇《能源外交衝擊全球秩序》的評論中指出,“撇開其不斷衰落的核武器,石油和天然氣就成了莫斯科坐上八國集團談判交椅的入場券”。該文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此次首腦會議上想達到兩個目的:其一,向西方樹立俄羅斯可靠的能源供應者形象,並爭取西方在油氣資源領域的合作;其二,借助其龐大的油氣資源“敲打”西方,提升俄羅斯在地緣政治和國際政經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普京總統對使用“能源牌”並不諱言。他在首腦會議前明確表示,俄運用能源資源推行自己的國家策略“十分正常”。俄羅斯與烏克蘭在今年年初發生的“天然氣危機”,便被西方視為俄羅斯以能源作為“外交政策工具”的一個明顯信號。由於烏克蘭是俄羅斯輸歐天然氣管道的主要過境國,這次危機也對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西方世界敲響了警鐘。 

  ○“能源安全”下的分歧 

  雖然西方國家向來將石油與外交緊密相連,但對俄羅斯運用“能源武器”的做法卻似乎難以適應。美國副總統切尼今年5月初在訪問立陶宛時,公開指責俄羅斯利用石油和天然氣作為“訛詐和脅迫”鄰國的工具。此外,美國出於減少對中東石油依賴的戰略考慮,一直希望“染指”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因此,美國一再對俄羅斯施壓,希望俄改變不允許外來資本“控股”其大型油氣田的政策。 

  目前歐盟約1/4的天然氣來自於俄羅斯,因此其對“能源安全”議題的反應更為強烈和複雜。一方面,歐盟在今年春季歐盟首腦會議上提出“歐盟共同能源政策”,希望通過節能,發展替代能源,特別是通過修建避開俄羅斯的油氣管道等“進口多元化”策略增強能源安全感;另一方面,從地理和經濟等現實角度考慮,歐盟亦深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無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因此極力要求俄批准《能源憲章》,向西方資本開放其油氣資源。 

  不難看出,俄在能源問題上對西方佔有難得的主動地位。在八國集團中的西方七國中,除了加拿大油氣資源較為豐富外,其餘六國均高度依賴進口,而且這種依賴度仍在不斷上升。據預測,到2020年,美國進口石油的比例將由目前的58%升至75%。而俄羅斯天然氣占歐盟市場的份額,也將由目前的25%升至2030年的60%。 

  由此也不難理解,能源安全成為八國集團首腦會議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不過,正如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所說,“雖然人人都在談論能源安全,但我們需要的是供應安全,而俄羅斯需要的則是需求安全”。俄羅斯為了避免需求的大起大落,一方面尋求向亞太地區發展新市場,以實現“出口多元化”;另一方面則試圖以收購的方式進入西歐的油氣零售市場。但近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受阻,顯示出西方對俄的“能源戰略”仍存有很大的戒心。 

  正因為各方在能源戰略目標追求上的不同,使得俄羅斯與歐美很難在能源安全問題上取得真正的一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雖然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公報將會做出增進能源領域的透明度和公平競爭,改善能源投資環境和市場准入,並建立保障全球能源穩定供應的體制等承諾,但這些允諾能否轉化成各國的具體行動,仍有待觀察。(來源:國際金融報)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席與G8對話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