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中國日報》香港版今日發表社論說,CEPA三周年之際,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來到香港。此行的目的既是參加慶祝活動,更為尋求進一步擴大兩地合作的新領域。賈主席的訪港之旅將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拓展之旅。
社論說,三年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蒞港,見證了CEPA的誕生。三年後,賈主席代表中央再度蒞港之時,CEPA已經經歷了三個實施階段,取得了顯著成效,也使我們能夠在新的時點上對兩地合作加以總結和前瞻。
三年前CEPA簽署的時候,香港剛剛擺脫SARS的陰影,經濟跌入谷底,急需復甦的動力。CEPA應運而生,與內地居民個人遊、開放人民幣業務等“挺港”舉措一起,有力地推動了香港經濟的強勁復甦。2004年也即CEPA實施當年,香港經濟就錄得8.1%的高增長,2005年又增長了7.3%,今年首季增幅更達8.2%,並提前三年實現“滅赤”目標。毫無疑問,CEPA實施這兩年多,是香港回歸以來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
社論指出,CEPA的貢獻不止於此,更深層的意義還在於為兩地經濟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制度化的安排。在CEPA框架下,香港與內地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貿易便利化三個方面,得以突破“兩制”的約束,大大增加了彼此互動,既幫助香港拓寬了產業佈局和市場規模,又促進內地相關領域擴大開放,為各種要素在兩地間優化組合,構造了堅實的平台。
CEPA實施中亦有不盡人意之處,某些領域的推進略嫌緩慢。這說明,一方面,由於諸多條件的差異,兩地間的合作需要多番磨合,不會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應當從更廣闊的領域設計兩地的交流與合作,把CEPA的制度效應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這其實比某一個單獨範疇的突破更具全局和戰略意義。
社論表示,賈主席此時訪港,關注的視野自然比三年前開闊得多。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僅會帶來CEPA實施的一些新項目、新措施,還會在這些具體安排之外,描繪出兩地交流與合作的新領域、新思路,進而推動兩地合作向著更高的層次不斷拓展。
比如,香港如何利用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契機,以服務業為主攻方向,為內地改革開放作出新的貢獻,同時實現自身經濟的高增值。再比如,整個泛珠三角如何強化地緣聯繫,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區域經濟。還有,比照CEPA方式,把兩地合作從經濟推向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多重領域,在更大的範圍內彰顯“一國兩制”特有的優勢,實現更多的互惠互利,合作雙贏。
社論認為,賈主席的拓展之旅,緣於CEPA卻不局限於CEPA,必將為兩地全方位的合作,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