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政府有錯就要認 立會毋須咄咄逼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8 10:21:19  


  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儘管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和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昨日都到立法會解畫,但出席會議的40多位議員仍一致通過動議,指責政府同時接受審計署、帳委會及獨立小組的報告,只會混淆公眾視聽,並支持帳委會就嘉亨灣事件作出的結論及建議。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立法會與政府在嘉亨灣事件上出現尖銳對立,關鍵的原因,是當局欠缺一種認錯的態度。政府雖然聲稱一併接納審計署、帳委會及獨立小組的報告,卻只是一味解釋梁展文所為如何合法,額外批出高達1.25億元的樓面面積對政府的財政也沒有負面影響。這種實際上以調查小組的結論,否定審計署及立法會帳目委員會結論的做法,不要說參與帳委會調查的議員難以接受,即使是根據常理判斷嘉亨灣事件的市民也難以認同。這正是立法會出現罕見的一致通過不同於政府立場動議的主要原因。 

  社評說,在嘉亨灣事件中,審計署的報告揭露出當時身為建築事務監督的梁展文額外批出的樓面面積太大,並將其量化為1.25億元。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出現這種極不合理的事件,而涉及的數目又數以億計,無論是行使酌情權的官員出錯,還是制度存有漏洞,有關當局都難辭其咎,至少在形式上應該認錯,讓市民感受當局有錯必糾的誠意。

  然而,政府官員不僅說梁展文的行為有理有據,而且將1.25億元的金錢說成與庫房無關,似乎錯的不是梁展文,而是審計署。聯繫到近年來一些部門一再出現的卸責文化,當局這種不肯認錯的取態難免惹人反感。對此,有關方面應該反思和檢討,作出補救,避免事件沒完沒了地糾纏下去,損害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當然,在嘉亨灣事件上,已經出現了三個報告,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實際上,政府都不能以一個報告否定另外的報告。事實上,政府過往很多時候都就不同問題委任調查小組,得出的結論也未必跟帳委會或立法會的公開聆訊一樣,政府也都是同時接納其中可行的建議。現在的問題,不在於政府同時接納三個報告,而是政府實際上以調查小組的報告否定審計署及帳委會的結論而造成矛盾和對立。 

  當然,就像政府採用調查小組的結論引起立法會強烈反彈一樣,如果以立法會的結論去片面排斥調查小組的報告,同樣也會引起嚴重的後遺症。社論認為,因此,立法會也不宜咄咄逼人,要求政府只接納自己的結論,排斥調查小組的報告;而應該敦促政府接納三個報告中所有具建設性的意見,並予以落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