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德倒扁行動對民進黨及台灣政局的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0 11:03:11  


施明德對民進黨「愛深責切」,想籍外部群眾壓力切割掉民進黨的毒瘤和膿瘡。
泛綠陣營內部對倒扁挺扁的態度
  中評社訊╱題:施明德倒扁行動對民進黨及台灣政局的影響 作者:蘇嘉宏(台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

  倒扁行動對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衝擊

  施明德的倒扁行動總部一開始就不希望國民黨或任何政治團體介入,避免被簡單解讀為「藍綠對抗」,維持倒扁行動的「政黨中立」形象,這一波倒扁人氣起自百萬人捐款,有人聲稱百分之八十的捐款人來自「泛藍」,但這個說法尚無任何具體依據,此說不一定可靠;但是,根據一般社會基層接觸的經驗可知,捐款人應該大多是「城市居民」、「北中部多於南部」、實際擔負家庭生計的「四、五年級生」,特別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成長於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年代,卻要在台灣經濟衰退的「扁政時期」成為家庭、社會骨幹,反差巨大,痛苦加倍。若如是,捐款的行動會對北部的、城市的民進黨公開挺扁參選人不利。例如:謝系的王世堅竟然成為挺扁急先鋒,雖然與「扁長內鬥」有著無法對照的弔詭,王世堅明年的參選儘管可能獲得提名,但實際大選時應該相當不利。相對於此,林濁水、郭正亮等反扁的新潮流系立委,言行與前述的民意脈動節奏相符,顯然明年選情會比較順利。而離開大台北地區以後,公開挺扁的台南的、鄉下的、支持者高齡化的葉宜津則比較不會受到這波倒扁民氣所波及。對於後扁時代的民進黨的黨內派系、政客的分合興衰,允宜脫離台北觀點,依選區為單位形成個案長期關注。

  施明德對民進黨“愛深責切”

  施明德的倒扁行動是施明德想藉外部群眾壓力「幫民進黨切割掉陳水扁」這塊毒瘤、膿瘡,切割民進黨保皇派、走狗派,整合黨內派系與外在「友綠」力量,是一項對民進黨「愛深責切」的政治行動。國民黨現在在這波政潮中顯得邊緣化,雖然未必不好,如果泛藍將之誤會成為施明德是向藍軍靠攏,或是試圖讓他冷卻下來,反而將會是第一個替陳水扁、民進黨擋子彈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儘管如此,國民黨仍一直試圖與之保持適當聯繫管道,並讓媒體一直報導這種努力被維持著的若即若離的關係。事實上,參加倒扁行動的群眾迄今都是自發的,國民黨也沒本事維持如此龐大的、長期的動員,更何況施明德又不是一個可以被國民黨操縱的人!施明德輸過高雄市市長、台北市立委,票數雖說不佳,但不能因此認為施是個「過氣政客」,他仍自有他的媒體焦點效應存在。目前的情況是只有一些諸如施明德這種「道德者」出來,其他的「道德者」或「類似道德者」如李登輝沒有正面站出來,林義雄也沒見到人,至今也沒有「權力者(特別是美國)」、「派系者」出面;這種情況讓阿扁下台的可能性仍低,但情況發展卻會一直拖著他,陳水扁的跛鴨現象會成為「一人綁架一黨」的民進黨致命傷!

  台灣政黨內部或將裂解重組

  可以預見的是,北高兩市的選舉輸贏結果出來,這些蟄伏的「權力者」應該到那個時候才會出手。敗了,民進黨黨內派系、政客才會反省(聯手反擊黨中央);可是如果「換人組閣」,死掉「蘇修」,豈不是「黑狗偷吃,白狗擔罪」?贏了,陳水扁自然繼續囂張!整體趨勢,民進黨會從今年九月開始,大約一年半的期間,即將經歷的「北高兩市市長、市議員選舉」、「新制立委選舉」、「總統選舉」三次的政治考驗;施明德所代表的原美麗島系在百萬人氣的支持下,將會刺激民進黨黨內派系逐步彰顯外露「與陳水扁切割」的態度,藍綠政黨及其內部派系將可能會發生某種程度的裂解、重組。另外,施明德在高雄市中山路、苓雅路口租屋設置高雄倒扁總部,其他縣市若亦比照,試問此舉意義何在?施明德是否有組黨的打算?令人好奇!

  今年八月十三日,李登輝在台聯黨慶之時雖未對陳水扁說出重話,但他反而提出「主體政權」的論述,不再提合法性建立在仇視中國的「外來政權」。陳水扁的政權有「意識形態」、「執政能力」、「道德」三大危機,「本土政權」到了阿扁手中成了「貪腐政權」。李登輝說過外省人不可能當總統,眼看○八年就要被打破,「本土政權」行將破產,這應該會令李登輝感到痛苦!台灣著名學者楊開煌教授觀察指出:「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聯這種小黨不利,迫使李登輝必須轉變論述,破除悲情意識,才能保住政治票盤。台聯尚且如此,民進黨也不能獨捧已被塗抹貪腐印記的阿扁神主牌過以後的日子!

  選舉研究中著名的杜佛傑定律指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有利於兩黨制(如英、美)」、「比例代表制有利於多黨制(如北歐)」、「兩輪投票制(第二輪一定要過半)容易產生多黨聯盟政治」。台灣選舉研究專家黃德北教授分析說:將來台灣實施日式「單一選區」選制對第一大黨會有「獎勵作用」,產生「超額當選(席次佔有率高於得票比例)」的情況。過去還沒有今日滔天弊案的民進黨就是看中這點才會急著通過第七次修憲,哪知道今天會如此不堪?另外,國民黨則是看中綠軍在傳統票區宜蘭要用四十萬票才能換得一席,藍軍則同樣以四十萬票卻能換來金門、馬祖、澎湖和原住民共九席。兩者各有盤算,才會有第七次憲法增修這種「手拉手,心連心,共創連體嬰」的奇怪成果。

  儘管如此,台灣仍會確立兩黨政治,長期來看中小型政黨會消失。○八年如果國民黨獲勝,將會出現行政、立法均為穩定多數的政府,但也會在短時間之內加速政治二元對立。過去多數選區時代,候選人只要旗幟鮮明地「挺宋」、「反李」、「舉台獨旗」、「打郝柏村娃娃」等就可以集中吸納一個較大選舉區內某一個特定族群的選票,現在切割成小選舉區,過去分散選舉區各地都有的選票已經無法再行集中,這將迫使政黨和候選人降低自己的意識形態色彩,務實經營選區。一方面,國會將充斥地方型、服務型、世襲型的立委;另一方面政黨黨內的派系將會更加興盛,甚而凌駕在弱勢的黨中央之上。不只是後扁時代的民進黨如此,國民黨也不能例外。

  民進黨內對陳水扁的態度分歧

  民進黨黨主席游錫堃、秘書長林佳龍執行扁意志來操控黨機器,挾制黨籍公職人員進行盲動式的政治動員,民進黨黨內、黨外的派系、政團、政客目前還被裹脅之中,大多數現在都選擇消極不表態來避過倒扁風頭,只要時機適當這些派系、政團、政客也會在權力與資源的爭奪中明確表態。今年六、七月間蘇貞昌拔掉阿扁嫡系、原來在美國當基金推銷員的龔照勝,「扁蘇內鬥」已經悄悄開鑼,媒體報導龔照勝原想執行阿扁意志擺弄妥當財政部、金管會所轄的證券、期貨交易的幾個重要「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基金會重要職務後才下台,但這是攸關○八年選舉的金脈、資源,蘇貞昌沒有鋪陳好這些位置讓自己人就位,根本就提前出局,所以蘇貞昌以呂東英為中心的人事安排連番出擊,牢牢地掌握了金脈,重重地挫折阿扁的金權帝國根基。除了在中央部會、國營事業和金融體系搶位爭利之外,其他諸如歷史遺留下來的「扁長之爭」、組織結構的「中央黨務與地方黨務(中央集權與諸侯把持黨務)」與「黨內政治領導與行政黨工的協調」之爭、派系運作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全國人頭黨員投票、換票聯盟的派系利益交換組合」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在年底北高市長、市議員選後到明年夏天立委提名作業之際,圍繞在「處理陳水扁問題」的這項議題上全面檯面化。
  
  (見圖:泛綠陣營內部對倒扁挺扁的態度)

  陳水扁下台可能性不高

  過去迄今的七次修憲,其中只有第一次是正當性很高地解決了當時台灣的政局困難,以後幾次的工具性則越來越高,修憲成了居高位者擴權、奪權、固權的手法,並且漸進地成為落實分裂主義的工具。現在,民進黨又一如既往地試圖用新憲公投擺脫弊案,仍是工具性遠高於理想性的操弄。說來諷刺,現在的情況居然是大陸在保衛中華民國,民進黨一直都在說憲法有多爛,陳水扁近來卻都說要遵守憲法,靠著他口中所說的破爛憲法來保住總統位子。大陸一些開明派的觀點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制憲當時憲政主義的表現,中共也曾參與草擬,環境在變、思想也要變,對立性之外要有更多共同性交集,這個「現狀」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的基礎。雖然,台灣確實有很多人對於憲政改造抱持權謀思考,七次修憲也都震撼了兩岸關係,但憲改還是不能被過度簡化為「台獨」。

  一般評估陳水扁下台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對呂秀蓮上台也沒有好感;陳水扁在位繼續貪腐、民進黨傾全黨之力予以繼續包庇,這樣子才符合國民黨利益,因為其實國民黨也沒幹過什麼好事!國民黨改革了嗎?有什麼事是得民心的?圍繞在馬英九旁邊的也一率都是外省人,與王金平的心結一直未能主動化解,始終留個話題讓對手、媒體來挑撥;馬英九支持度一年下滑十到十五個百分點,民進黨高層一再公開說:沒有打不死的武林高手!布袋戲裡頭的定律是先出來的先死!馬英九如果繼續以支持度一年十到十五個百分點下滑,過了今年、到了後年他還剩下什麼?

  北高市長選舉國民黨未必穩贏

  儘管倒扁風潮瀰漫全台,一般評估北高兩市市長選舉也大都認為民進黨會輸,也大都認為宋楚瑜會參選,懷疑陳菊、謝長廷的選情能安度高捷泰勞弊案的衝擊?明顯由陳菊陣營發佈的消息說,陳其邁擔任陳菊的總幹事,說是「整合成功」,但其實應是陳菊如果案發後預先「臨時備案」的人選(其實陳菊迄今未被起訴)。綠軍選票很難集中轉移到台聯黨籍的候選人羅志明那裡去,但台北則不知道有沒有這種「臨時備案」的人選?對陳水扁、民進黨是否能夠完全如他們所願掌控司法檢調單位的辦案進度,選民雖有些期待,但更多的應該說是遲疑!

  最近兩次市長換屆選舉,輸贏都不大,如果有人以為國民黨這一次可以躺著選,那就大錯特錯矣!謝長廷二○○二年的時候支持度高達七成,夾著行政優勢、裹脅社會資源,尚且只贏臨時被趕鴨子上架的黃俊英二萬四千八百三十六票;吳敦義一九九八年的時候,聲望甚高,卻被臨時跑來高雄參選的謝長廷以僅僅領先四千五百六十五票,負氣敗北。觀察歷次投票結果,一九九八年國民黨對民進黨是百分之四十八點一三比四十八點七一,二OO二年國民黨對民進黨是百分之四十七比百分之五十,雙方票盤固定,輸贏差距不會超過百分之三,這表示選民對藍軍、綠軍的政黨認同在這個地方的單一選舉中基本上很難改變。這就是說,不管候選人是誰?多強或多弱?只要能獲得政黨提名,取得正宗地位,基本票就是會有這些數量!

  現在黃俊英和郝龍斌都同時消失在倒扁的喧囂中,同時喪失媒體能見度,卻反而經常見到尊稱施明德為「大哥」的陳菊用美麗島事件受難人光環遮掩了她纏身的弊案傳聞,也常見謝長廷悄悄用「扁長情結」有些尷尬地擺脫倒扁兩難的身影。倒扁的聲勢會隨時間而有高低,只有回到政黨票盤基本面才能定輸贏。倒扁聲中過去態度激越昂揚的綠軍支持者轉而成為「隱性選民」,他們這一次大多選擇悶聲不表態;反而是過去顯得低調的藍軍支持者這一次轉而成為「顯性選民」,紛紛一吐為快地到處倒扁與說出自己的支持對象。一時的民調數字領先並不可靠,藍軍現在的領先仍僅具有參考價值而已。
倒扁壓力導向捉摸不定

  誰都知道目前這股倒扁壓力的導向其實是捉摸不定的,為免於議題一再被轉換,壓力一不慎反而轉到國民黨頭上來,國民黨目前要求民進黨主動提出「總統再罷免」,九月十八日新會期開始,由民進黨在立法院重提罷免案。另外,許多人針對倒扁申請場地所生的問題也紛紛建議應該提案修改集會遊行法,改「許可制」為「報備制」。但此舉緩不濟急,只是突顯問題!從「倒扁」開始,議題轉為「反貪腐」後,就一路向「紅色嘉年華」偏扯,應該反對民進黨一路挺扁的「反包庇」卻似乎被遺忘了,更不用提「還人民行使罷免陳水扁公民投票權利」了。馬英九要求游錫堃,「黨對黨」地要求停止包庇陳水扁,不要再阻撓罷免案,一切交由人民公決,這就是一種人民公投,試圖把壓力牢牢扣住民進黨:一方面要求民進黨「還我罷扁(免)權」,化解「公投討黨產」的民進黨現在用力經營的議題;另一方面用罷免案換取施明德倒扁群眾的解散,將「施明德主導的群眾路線」轉為「國民黨主導的國會路線」。能否成功?有待九月十五日圍城遊行之後對於「退場機制」的幾方政治勢力的協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10月號,總第106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