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胡總耶魯演講可謂「中國文明宣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6 11:31:40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大公報》今日刊登文章說,把胡主席耶魯演講稱為佔據「制高點」,是因為從歷史規律到時代特徵,他都站在比前人更加超脫的大視角,不僅超越了冷戰以來所有政治家的國際視野,而且超越了迄今各國政治家的胸襟。

  4月22日胡錦濤主席在耶魯大學的演講,是當今時代各國領導人罕見的精彩演講。筆者自始至終凝神聆聽,感慨良久。簡短四千言,可謂一篇極為豐富、極其深刻、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中國文明宣言」。筆者以為,此篇演講至少在四個方面,站在了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制高點。

  看未來,寄厚望於青年

  文章說,也許同清華與耶魯同樣舉世聞名有關,也許同團中央書記經歷有關,胡主席開篇就講青年。「進入耶魯大學的校園,看到莘莘學子青春洋溢的臉龐,呼吸著書香濃郁的空氣,我不由回想起40年前在北京清華大學度過的美好時光。」胡主席青年時代,正是毛澤東在莫斯科對青年人講「你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時代。他深情地說:「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幾十年,我真希望成為你們中的一員。」站在時代與人類文明的高度,他給耶魯大學最充分的讚揚:「300多年來,耶魯大學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美國總統。美國民族英雄內森·黑爾是耶魯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沒有第二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深深感染了我和許多中國人。我衷心祝願貴校培養出更多英才,為美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更大貢獻!」這段深情而智慧的話,必將在中美及全世界青年一代心中,銘刻下永遠的記憶。

  重傳統,弘揚中華文明

  文章表示,面對強大、年輕的美國文明,胡主席自豪地說「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五千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道出了中華傳統文明罕見的穩定性。既講到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講到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短短一句話,實現了時空幾千年的跨越。最精闢的,是他對中華文明四方面的高度概括:

  一是「中華文明歷來注重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他講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的人權理念;講了「利民、裕民、養民、惠民」的利民理念;講了今日中國「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人本理念;講了「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的人為目標的理念。不僅是對攻擊「中國人權狀況」的溫和回敬,而且闡明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最終理想,即「最終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是「中華文明歷來注重自強不息,不斷革故鼎新」。他講到中國《易》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傳世格言;講到「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歷史進程中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歷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餒」的偉大精神。

  三是「中華文明歷來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團結互助」。他突出「和為貴」思想,提出「追求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以及「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指出今日「中國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四是「中華文明歷來注重親仁善鄰,講求和睦相處」。強調「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及主張「協和萬邦」的精神。講述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的偉大中國胸懷。對中華傳統文明的高度概括,把中國「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和平大國精神做了最好的詮釋。

  高智慧,低調謙遜外交

  文章指出,胡主席演講謙遜低調,體現了極高智慧。一方面,他強調長期以來,中美兩國人民一直相互抱友好的感情。中國人民欣賞美國人民的開拓進取精神,欽佩美國人民取得的驕人業績。另一方面,他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排在世界100名之後,中國還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繼續持之以恆地艱苦奮鬥。中國將在未來15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具體來說,就是要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達到4萬億美元左右,人均達到3千美元左右,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作為發展中大國——可「一票否決」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首腦,絲毫沒有「大國的張揚」,沒有「大國的霸氣」,一再申明和平發展、與人為善、辦好自己的事。這對於「中國崛起論」、「中國威脅論」,當是一個最溫和最有力的反證。

  多樣化,人類文明主題

  文章說,演講尾部,胡主席極為抒情:「一個音符無法表達出優美的旋律,一種顏色難以描繪出多彩的畫卷。世界是一座豐富多彩的藝術殿堂,各國人民創造的獨特文化都是這座殿堂裡的瑰寶。」「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最後,他把演講推向高潮:「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人類文明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我們應該積極維護世界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融,相互借鑒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類更加和睦幸福,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文章稱,之所以把胡主席耶魯演講稱為「四大制高點」,是因為從歷史規律到時代特徵,他都站在了比前人更加超脫的大視角,特別是超越了「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這不僅超越了冷戰以來所有政治家的國際視野,而且超越了迄今各國政治家的胸襟。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