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小泉玩兩面手法背後的意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6 09:34:56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新加坡《星洲日報》今日發表社評說,儘管面對中國、韓國及國內逾半民眾的反對,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仍在二戰戰敗紀念日再次踏足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小泉在參拜後輕描淡寫的說:“我參拜是為了向那些為國家及家人犧牲生命的人表達敬意。”可是小泉在一個紀念戰敗的場合卻表示對二戰受害國民眾表達歉意,這種兩面手法既粗糙也缺乏誠意。

  社評說,從日本共同社引述所謂中、韓同意日本下屆首相得以一年參拜靖國神社一次,到日本政府內閣級首長不是支持首相參拜,就是採模糊態度不對參拜表態的情勢來看,這絕對不是偶發的事件,而是相當的反映出日本國內在後小泉時代一股政治轉變的趨勢,以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外交部長麻生太郎及財政部長谷垣禎一在首相大位爭奪戰中必然全面傾右,無論是誰擔任新首相都可能會繼續以參拜神社,來洗脫戰爭罪行的記憶,進而推動修改非法憲法,再進一步將日本由經濟大國轉變為政治乃至軍事大國,這個變化將對東亞局勢產生長遠不安的變數。

  社評指出,自從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對於整個戰爭的責任以及戰爭的罪行,一直以相當含糊的方式保持低姿態的緘默,讓人誤以為日本是默認二戰所犯下的錯誤,其實這是對於日本一個很大的誤解,即使小泉出席去年底吉隆坡東亞峰會之時,也僅僅表示會汲取二戰的教訓,未見任何道歉、悔悟之詞。因為日本有一部份的人民以及政壇的主流派,對於二戰的戰敗亡國歷史,仍然存有湔雪恥辱的潛在記憶,日本人並未真正的認為自己國家在戰爭時對所侵略國家所造成的蹂躪與破壞,感到抱歉。而戰後日本政商合作的發展模式,也異於一般民主國家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以追求企業最大利益,以及改善國民生活水準為最高的目的。

  從某些角度而言,日本不惜代價的努力發展經濟,拓展日本產品在世界市場佔有率,不過是為了厚植日本稱霸全球的國力,日本隨時可以將這種經濟力轉換為政治與軍事力量的基礎。但是在冷戰時期的超級強權核子威脅的架構下,日本只能暫時接受美國提供的安全傘,也只好的美國採取唯唯諾諾的低姿態。

  社評說,當日本經濟開始稱霸全球,二戰的歷史記憶開始淡化後,部份企圖重振日本大東亞帝國野心的人士,開始逐漸嶄露他們的計劃,首先開始淡化二戰罪行以及責任,以做為日本重新武裝的民意基礎。這從日本歷史教育中,已經可以看到日本政府重新詮釋二戰歷史的前因後果,而且小泉及其他政要陸續參拜神社,就是在政策全面右傾前,開始進行風向氣球的試驗。而安倍曾出“一年一次、私人參拜、815不參拜”的氣球,企圖試探鄰國的反應。雖然日本這種做法,立刻遭到日本左派政黨以及東亞國家強烈的反彈,而暫時以息事寧人的低調手法處理,但要注意的是日本這種情形已非偶發事件的表現。

  由於對日本二戰的罪行及責任,有著強烈反省意識的日本左派政黨,因為財經政策的脫離現實,加上領袖爭權奪利,因此短期內很難有重振雄風的機會,至少在中短期內日本政壇將是以自民黨為首的保守派政黨的天下,無論這些保守派政黨在人事以及政見上有何相異之處,但強調參拜神社是家務事,強調走政治大國的立場,卻是相當一致的。因此可以預見,未來日本首相仍會參拜神社,不斷衝撞這個被鄰國視為禁忌的歷史圖騰。

  社評表示,如今,日美已一躍而成為同盟關係,而麻生口口聲聲所強調的外交策略就是要建立獨立的國防。日本過去擁有強勢國防時所犯下的戰爭罪行,不但沒有反省與悔意,假若未來的日本政府以其強大的經濟力為後盾,再次的發展為政治與軍事強國之後,這個新的日本對外政策,就很難會從歷史的鑑戒中,學到應有的教訓。


    相關專題: 不顧鄰國感受 小泉再拜靖國神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