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能源機構(IEA)候任執行幹事田中伸男。 |
中評社廣州1月9日電/國際能源機構(IEA)候任執行幹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上週五(1月5日)表示,這個代表石油消費國的機構若要保持其相關性,就必須更積極地吸引中國和印度的加入。田中伸男在東京表示:“沒有這些大國的參與,能源安全的意義就可能被削弱。”
將于9月份成為IEA首任亞裔執行幹事的田中伸男日前表示,這個總部位於巴黎、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相抗衡的能源機構,必須與亞洲增長最快的能源消費大國更緊密地合作。但國內專家認為,基於IEA的條例和吸納成員的基礎而言,中國要成為正式成員幾乎沒有可能。
針對田中伸男的表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中國不可能成為IEA的正式成員。”她提到,目前IEA的成員國均為經合組織(OECD)的成員國,“中國短期甚至中長期都不太可能成為OECD成員國。根據中國目前的GDP還不能算是經濟強國,而且加入OECD也要相應承擔責任,中國在加入IEA一事上也應該抱著量力而行的宗旨”。
但也有專家對此觀點留有餘地,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認為,按照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且不談中國是不是成為正式成員,但至少中國加入OECD並且成為IEA的成員的條件將在未來逐漸具備。
陳鳳英稱,IEA候任執行幹事作出這種表態可以讓我們看到,該機構已經看到中印未來在能源消費、需求、進口方面的大幅增加。“每年OECD和IEA都會對中國、印度以及俄羅斯單獨發佈報告,這足以顯示這些新興市場受到的重視程度。”
儘管陳鳳英認為中國無法成為正式成員,但她提到,實際上IEA早就與中國建立了戰略對話機制,雙方的關係是戰略夥伴的關係。
在談及將中國或印度正式納入該組織所面臨的困難時,田中伸男補充道:“正式成員國資格的門檻非常高。但我們組織在吸引這些國家時應非常注重實效。”他還表示,IEA可以授予中國觀察員資格。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1996年成為原油淨進口國,中國告別了自1965年以來的石油自給自足的時代。目前,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為此,中國開始匆忙在世界各地尋找戰略供應。
田中伸男表示,IEA就中國建立30天石油儲備的計劃展開了密切接觸。中國的這一計劃目前已準備就緒。IEA是為回應1973/74年的石油危機而建立的,它要求成員國建立90天的石油儲備。
在談到通過石油儲備的戰略運用來減少IEA的價格影響力和應對供應危機時,田中伸男表示:“中國明白這些問題。”他表示,印度也在準備建立自己的石油儲備。
田中伸男還表示,IEA將避免與歐佩克“對峙”,並尋求與歐佩克進行更多對話,幫助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降低對原油出口收入的依賴性。他表示,IEA與歐佩克之間的對話將產生雙贏的效果。
IEA為26個石油消費國提供能源建議。歐佩克生產的原油占全球原油生產總量的40%,但歐佩克不能滿足全球日漸上升的石油需求。因安哥拉加入歐佩克,使歐佩克成員國增加到12個國家,歐佩克對石油產量的控制力加強。
田中伸男表示,儘管IEA一直表示全球需要更多石油供應,歐佩克2006年12月會議仍決定繼續下調石油產量。
田中伸男稱,石油消費國可以通過幫助歐佩克國家降低對石油收入的依賴性,來提高對歐佩克國家的影響力。他認為,經合組織(OECD)應當在歐佩克國家石油儲量開採完之前,幫助歐佩克國家發展除石油生產之外的其他產業。
中國應加強與IEA信息共享
上海社科院的徐明棋表示,無論中國是不是加入IEA,與IEA、歐佩克等組織加強合作對中國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徐明棋認為,能源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加強與這些國際組織的合作,對能源供應安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IEA候任執行幹事田中伸男的講話中提到的一句話更指明了未來IEA與中國的合作方向,“要擴大與非成員國之間的技術合作和信息共享”。
“IEA的另一大功能是環保。”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的陳鳳英表示,“未來中國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上,都會超過北美,因此利用IEA的環保技術對中國改善環境將十分有利。”她還談到,中國的節能技術並不是領先世界的,利用IEA的研究成果將能使能耗大大降低。“技術合作對中國十分有利,但有時候合作並非那麼容易,由於制度方面的安排,技術合作還存在一些障礙。”
合作的另一方面就是信息共享。陳鳳英稱,信息共享最大的好處就是確保市場的穩定,“不會因為信息不對稱引起市場恐慌”。但她也提到,一些國際組織認為中國的能源市場透明度不夠,“一旦信息共享,全球的能源供給、消費和政策數據將共享,但是中國現在並不是IEA的成員國,因此沒有通報義務,這就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不透明。”她指出,建立暢通的科學的通報體系,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