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汶川十年,從浴火到重生
http://www.CRNTT.com   2018-05-15 09:47:58


十年之後,“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已浴火重生,圖為汶川縣映秀鎮新貌。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從2008年5月12日,到2018年5月12日,傷城汶川,整整走過了十年。十年間,從遭遇強震,到重建恢複,再到轉型振興,汶川摸索著走出一條重生之路。

  法國《歐洲時報》5月13日載文《汶川十年,從浴火到重生》,文章說,回望是血色——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人民幣,其慘烈程度無人能忘;前望則是暖色——科學布局的新村落與工業園區,攀升的震後再育寶寶數量,3倍增長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一幅美麗城鎮的怡然圖景。

  如果說震初那幾年,汶川展示給外界的是一張傷逝、悲情的面孔,那麼經歷了十年生長與再造之後,汶川展露給世人的已經多了堅韌、從容的表情。這是一個脫胎於舊汶川的“新汶川”,外在的巨變與內在的裂變同時發生著、相互作用著。

  城市面貌變美了。北川縣城異地重建,“巴拿恰”(羌語,做買賣的地方)商鋪林立,成為新縣城的中心;當年的重災區映秀,除了中學地震遺址,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新房,店內忙碌的綉娘、民宿老板,歡快奔跑的孩子,已看不出地震的痕跡;過去污染嚴重的工業重鎮水磨鎮,震後重建時主打旅游牌,蛻變為國家級風景區,既有青山綠水,也有致富新路。

  經濟結構變“綠”了。根據當地官員的數據,汶川目前的綠色工業占66%左右,第三產業接近30%。以重建為契機,汶川對工業布局進行調整,淘汰落後產能,將電石等高污染企業關閉或外遷,引進先進產能,比如在北川新城附近打造集研發、制造、賽事於一體的航空產業園。以“大健康”、“康養游”為代表的旅游業,開始逐漸打出名聲。

  思維觀念更新了。經歷地震之殤的汶川,在思維層面也不可避免地打上更明顯的地震印記。城市管理者和民衆的防災意識強化,災後應急管理能力被看得很重要,住房的抗震烈度達到8級,公共建築采用新的防震技術,學校的逃生通道設計得很寬大,防災演練納入日常。地震紀念館、地震遺址、遇難者公墓中的諸多設計細節,都展示出汶川人對生命的獨有敬重,對“所有生命都精彩”的信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