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魯甸地震 農村為何“不堪一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09:09:04


魯甸縣龍頭鎮災區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8月3日,雲南昭通魯甸發生6.5級地震,截至北京時間4日15時,已造成398人遇難、1801人受傷。此次地震震級不大,損失卻如此慘重,人們習慣性地發問:天災之外有無人禍因素?

  美國《僑報》8月5日載文《農村為何“不堪一震”?》,文章說,當人類遭遇自然災害,往往無法忽視對人為因素的檢討。根據媒體報道,此次地震致萬餘房屋倒塌,拷問又一次指向災區房屋的設計缺陷和質量問題。

  雲南昭通此次受災之重並非偶然。早在去年初,該市某村多戶村民就爆料,號稱抗8級地震的房子被風吹倒了。當地官方回應稱,吹倒是正常狀況,並強制要求入住。這樣的質量,這樣的“神”回複,在災難面前怎能保住民衆的生命財產?

  如今,中國建築物短命現象越來越突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物完好無損,而八九十年代的建築物卻出現裂縫。就連北京1990年舉辦亞運會時興建的中體博物館,只使用了15年,也出現了重大安全隱患。這既暴露出施工方對質量很不負責任,也暴露出有關機構對建築質量把關不嚴。

  再看日本,這個多震國家,無論震級大小,損失可控,究其原因,是鋼結構建築占有率達到了65%。研究顯示,鋼結構建築在地震中的受損率遠低於混凝土結構建築。無獨有偶,2010年智利8.8級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為452名,也因當地居民建築大多是鋼結構。

  反觀中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鋼絲構件的房屋,其抗震性能差;而在農村自建房中,大量使用簡易的磚石、磚木、土木等結構形式,由於沒有必要的構造措施,砌築墻體的粘結材料強度差,遇上自然災害時就會倒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