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外部阻力同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06 11:05:34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載中國駐幾內亞大使火正德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世界更加關注中國,也更加關注發展起來後的中國將如何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歡迎中國的發展,但也有一些國家和國際輿論對此心存誤解、疑慮和戒心,國際上“中國威脅論”如影隨形,揮之不去。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外部阻力在同步上升,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更加複雜。

  文章具體指出,第一,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需要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指出,外事工作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密結合國內工作大局,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加以推進。中國的發展將進一步加深與世界的互動關係,同時也會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外部世界的拉動作用和制約作用。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涉及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能否順利實現和平發展的長遠目標,取決於中國在國內能否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妥善解決好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取決於中國在國際上能否將自己的發展融入當代世界潮流之中,與各國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以真誠合作贏得大多數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理解和支援,最大限度地擴展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空間。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離不開和平、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推動構建和諧世界,又需要以國內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對外關係需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開拓進取,努力為國內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第二,在大國之間努力擴大共同利益和合作領域,減少干擾中國和平發展的麻煩和阻力。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與大國建立良好的互利合作關係,對爭取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至關重要。多年來,中國積極推進與美、俄、歐、日之間的互利合作,發展共同利益,妥善處理分歧,推動與各大國的關係總體上走上了平穩協調發展的軌道。從發展的眼光來看,處理好中美、中日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中美在經貿、朝核、反恐、防擴散等雙邊和國際問題上的共同利益不斷增多,近年來的兩國關係保持基本穩定並有所發展;但美國國內某些勢力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壯大疑慮較多,在重視發展對華關係的同時,要求遏制、防範中國的聲音也在增強。日本是中國周邊最大的發達國家,是影響中國周邊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日本民族主義傾向進一步發展,右翼勢力影響上升。最近日本新領導人訪華,表達了發展中日正常邦交關係的意願,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中美、中日關係的平穩健康發展,符合中、美、日三國的根本利益。從長遠看,中美、中日關係還會有反復和波折,但前景是光明的。

  第三,進一步發展睦鄰友好關係,鞏固周邊依託。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大國。周邊形勢的複雜變化,中國與鄰國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和平發展和統一大業。中國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首先要穩定周邊;實現和平發展,也要依託周邊。周邊環境雖然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但穩定、緩和仍然是周邊形勢發展的基本趨勢,求和平、謀發展是周邊各國的主要政策取向和共同利益所在,對話與合作是周邊國家關係的主流。中國長期堅持睦鄰友好政策,與周邊國家共同利益不斷增多,利益聯繫的紐帶也更加緊密,雙方互信在增加。周邊多數國家支援中國實現和平發展,把中國的發展視為帶動亞洲振興和地區繁榮的一個積極因素。良好的周邊環境為中國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廣闊的迴旋餘地。中國將繼續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方針,扎實推進睦鄰、安鄰、富鄰的睦鄰政策,把中國的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共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周邊合作,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構建穩定可靠的周邊依託,把合作共贏的理念由周邊逐步推向全球。

  第四,努力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好關係。中國的和平發展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發展壯大的中國有利於維護和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利益,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中國始終堅持即使將來發展起來了,也將繼續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內涵之一,是不同於歷史上列強爭霸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中國始終把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作為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多年來,中國不斷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集體對話,拓展合作領域,免除債務,增加發展援助。雙方傳統友好關係經受住了國際形勢複雜變化的考驗,得到了新的發展和深化。

  然而,由於發展基礎、水準和外部環境的差異,中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中國的紡織、輕工等產品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同類產品重疊,雙方經貿摩擦有所增多。亞非拉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經援、投資等方面對中國的期望上升。團結、依靠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石。雙方在維護世界和平、反對強權政治、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中國將從大局出發,通過平等協商,努力化解糾紛,進一步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

  第五,更好地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隨著中國的發展,國際上更加看好中國的國際地位,要求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實際上,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包括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涵義。中國國內堅持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保持自身的發展和穩定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責任和重要貢獻。

  中國對世界負有重要責任和義務,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我們爭取和平的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我們堅持和平發展合作,與各國共同致力於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提倡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以合作解爭端,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從東亞金融危機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近年來聯合國改革、國際維和、防擴散、反恐等越來越多的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中國以合作和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解決與鄰國的邊界糾紛和南海海底資源開發等問題。但是,中國的國際作用將只能隨著綜合國力的逐步發展而獲得新的提升。值得警惕的是,個別西方國家和一些國際輿論近來以要求中國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為口實,推銷自己的私貨。他們不斷藉口某些國家的內政問題,對中國與第三國的正常關係說三道四。眾所周知,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第六,妥善處理同國際體系的關係。中國是國際體系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中國參加了聯合國、世貿組織等10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了300多項國際條約,並在發展援助、環保、反恐、防擴散、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等諸多方面,認真履行自己應承擔的國際義務。但是,國際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變革要求。事實上,任何國際體系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國一貫主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近年來,中國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宣導多邊主義;主張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宣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宣導各國發展經濟、友好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主張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宣導不同文明之間進行對話,各種文明相容並蓄,各國以平等開放的精神進行交流;宣導尊重和發揮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主張通過全球性的合作應對全球性的挑戰,等等。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國際戰略的高度,提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這不僅是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實現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的迅速發展對改變現行國際體系的影響是漸進的、非對抗性的和積極的,是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現行國際秩序的保障機制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堅持和平發展,表明我們主張在繼承、維護現行的國際秩序的基礎上,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