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蜂涌而上當心樂極生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8 07:56:46  


  日前,正當國際油價飈昇至73美元之時,中國一個迄今爲止最大的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間接煤制油工程在內蒙古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

  此工程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大路煤化工工業園區內。據這個工程的開拓者伊泰集團董事長張雙旺披露,一期生産規模爲16萬噸/年,主要産品爲柴油、石腦油以及LPG。

  距該園區45公里內,目前正在建設一座年産1200萬噸的酸刺溝煤礦、入洗原煤1200萬噸的跳台洗煤廠。據悉,伊泰集團將把它打造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煤基多聯産生産基地,以此實現煤礦———洗煤廠———合成油廠一體化。

  “煤轉油”稱之煤液化,它是以煤炭爲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化工産品。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南非率先步入這一領域,迄今已耗資70億美元,建成了三期“煤制油”工廠,年産石油産品720萬噸。

  中國能源特徵呈現“多富煤、少油氣”。據統計,2005年中國總的能源消費量達21.1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佔68%%,石油佔23.45%,天然氣佔3%,水電和核共佔5.45%。而據預測,在本世紀前50年內,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構成中仍將佔主導地位。

  從1993年中國首次成爲石油淨進口國以來,其對外依存度每年不斷攀昇,2005年達到43%。而按照有關部門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油品短缺約在2億噸左右,除1.2億噸需進口外,其餘要靠其它方式來解决。

  目前,中國每年燒掉的重油約3000萬噸。出于能源安全的戰略考慮,國家發改委將煤代油提上議事日程。而一年半前與南非的合作,由中國兩家大型煤炭企業神華集團和寧夏煤業擔當,在陝西和寧夏建設兩座煤炭間接液化工廠,總投資分別爲300億元左右,首期建設規模均爲年産油品300萬噸。

  國際上有一個煤變油項目運行效益的通行法則。一般每桶原油的價格在22-28美元之間,煤變油就能保本運營。而每桶高於28美元,則有利可圖。現在國際油價穩在高位,對“煤變油“無疑將是暴利。

  有利可圖,便就趨之若鶩。據悉,除列入國家“十五”規劃的內蒙古、雲南、黑龍江、陝西之外,山西、山東、甘肅、貴州、安徽、河南等地也躍躍欲試,而幾乎大型煤業集團皆進行了“煤制油”項目的前期準備。

  事實上,按照保守估算,目前國內正在興建和擬建設的“煤變油”項目早已超過1600萬噸,而計劃投入的資金額高達1200多億元。針對此現狀,業內專家擔憂:在當前高油價的驅動下,一哄而上,這將對中國“煤制油”發展帶來危機隱患與負面影響。

  金融風險尚存。“煤制油”需要大量資金,其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設備的引進佔了絕大部分份額,這就意味著祗有通過提高投資規模,以减少基礎設施類的固定資産的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才能提高項目的收益回報率。目前要達到比較好的收益,至少年産量達到100萬噸油品,約需100個億投資額,啓動資金約爲30億人民幣。

  “煤制油”主要有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種技術,而目前國內多數企業尚不掌握。即便想從海外引進技術,其轉讓費高達10億美元也讓人望而生畏。北京化工研究分院院長杜銘華分析認爲,當前“煤制油”項目技術上的風險在於“過程”,即從技術到大規模生産的過程中産生的風險。

  煤炭資源幷不樂觀。據預測,到2002年底,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爲1886億噸,但煤礦的平均資源回收率僅爲30%。按煤炭年産量19億噸計算,僅能使用30年。而事實上,現在每年的煤炭産量都在以兩位數的增幅攀昇,未來20-30年,包括煤炭在內的許多礦産資源都將成爲稀缺資源。

  中國既是能源資源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而從某種意義上說,煤炭是中國的能源命脉。沒有規劃性,沒有可持續性眼光,祗看短期利益,在以往的能源發展上導致中國跌了大跟頭。而眼下,宏觀調控再跟不上,“煤制油”就很快由喜變成悲。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