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之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7 07:37:54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經營轉型問題是中國商業銀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之後需要面臨的又一項重要課題。對於轉型的終極目標,大致形成了一個共識,即不應再將商業銀行簡單地看做介于借貸方之間、用來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的代理人,它應是一個獨立的市場參與者,通過創造金融産品,以及對風險、期限、規模、流動性的轉換來爲客戶實現增值。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工商銀行徐志宏文章認爲,商業銀行的轉型路徑深深根植于中國特有的經濟金融環境,祗有客觀分析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外部經營環境,才能最終找到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轉型之路。

  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不能急于求成

  商業銀行的經營是與外部市場緊密相聯的。很多學者在談到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結構和收益來源時,多簡單與國外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現階段的商業銀行進行比較,用以說明中國商業銀行在盈利結構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這種比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幷不全面,因爲中國商業銀行和國外商業銀行面臨不同的經營環境。

  第一,中國和美國在融資結構上存在差异。中國以直接融資爲主,美國以間接融資爲主,中、美商業銀行收益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比。從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算起,美國就一直是一個以直接融資爲主的國度,債券、股票等資本市場非常發達,20世紀60年代以來,其商業銀行貸款資産在全部非金融部門融資中的份額最高才33%,到1995年已滑落到23%左右。因此,美國的銀行可以幷且不得不通過資本市場獲取較高的交易和投資銀行收入。而中國當前的金融結構主要是從計劃經濟時代的銀行大一統格局逐漸演變而來的,本質上仍以直接融資爲主,2001年至2005年期間,銀行貸款在非金融部門融資中的佔比仍高達75%以上。

  第二,中、外商業銀行在發展階段上存在差异。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祗處於初級階段。簡單地拿中國商業銀行轉型的初級階段和國外商業銀行的現狀作比較,忽略了各國發展階段上的差异,會産生誤導。以國外商業銀行轉型初期的狀况爲參照,才是更爲可取的比較研究方法。

  第三,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大量資金在銀行系統內循環。受傳統意識以及在變革時期對未來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大額支出預期的影響,中國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居民儲蓄額處於高速增長通道。截至2006年1季度,銀行業負債總額達374501億元,佔所有金融機構負債總額的79.4%,銀行業控制的金融資源遠遠高於其他金融機構。

  第四,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不充分,交易工具稀缺,參與主體少,特別是金融衍生産品不豐富,限制了商業銀行資金交易收益。雖然近幾年推出了買斷式債券回購、債券遠期交易、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但交易量相對於銀行掌握的巨額資金而言明顯過低。

  第五,在長期計劃經濟時代,銀行長期被定義爲一個提供無償服務的准政府機構,歷來是强調社會責任大於經濟責任,忽視了商業經營原則,社會上對發展收費業務有很大的反對慣性。此外,銀行也面臨著收費業務定價難題。

  外部市場結構决定銀行的收益結構。中國商業銀行長期有這樣的環境下經營,産生這樣的收益結構具有不可避免性。同樣,中國商業銀行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經營産生的巨大的思維慣性,要在短時間內改變是比較困難的。

  中國商業銀行要成功轉型必須大力發展個人金融及交易類業務

  其一,存貸利差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商業銀行重要的盈利支柱。

  貸款市場的萎縮是一個長期過程,幷且最終會穩定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比重上,不會無限收縮。從發達經濟體商業銀行轉型初期的數據看,日本在1975至1985年金融自由化的10年間,股票和債券融資佔社會融資的比重始終低於20%;在實行主銀行制的德國,在1980至1989年間,銀行貸款在企業外部資金來源中的佔比則穩定在60%左右,而1959年就開始發展零售銀行業務、進行第一次轉型的德意志銀行,在第二次轉型前夕的1997年,其信貸資産佔比仍高達64%。

  從中國的數據看,2001至2005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的融資總量中,銀行貸款仍佔75%以上的份額。我們預計,在今後5至10年的轉型初期,中國直接融資的比重大概會下降到幷穩定在70%左右的水平。受此影響,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收入佔比也不會無限减少,同樣會逐漸降低到一個相對穩定同時仍佔重要地位的水平。

  從中國金融發展的長期進程來看,存貸利差大幅度减少的這一天終將到來。

  其二,個人金融及交易類業務是未來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重點。

  資金交易業務是商業銀行成長很快的業務,但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失衡、國內資本和貨幣市場結構性缺陷等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存款高速增長,流動性相對過剩。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商業銀行的資金業務主要是對多餘頭寸的消化,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交易業務。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資金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主要是非信貸資産的高速增長。但是從未來發展趨向看,資金交易業務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個人金融業務是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中成長最快的業務。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二十餘年産生了强烈的財富效益,無論是增量還是現有客戶中都已出現一大批高端客戶。另一方面,個金業務對於商業銀行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一是可創新性,在個人金融産品創新方面,資金流動的管制較少,國外有關個人理財産品的種類很多,創新的空間很大;二是風險分散性,由於其客戶衆多,風險分散,更有利於經營利潤的穩定;三是業務兼容性,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對原有金融業務不産生沖擊,不影響現有盈利能力,更多的是提昇和優化。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個金市場有這樣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初級性,個人金融市場雖然總量龐大,但提供的産品初級,可提昇的空間很大。二是變動性,表面上中國個人金融市場已被各家商業銀行所瓜分,但是個金市場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動態市場。從增量客戶來看,隨著中國新生人口陸續進入社會,客戶的數量和結構發生著持續變化;從現有客戶來看,隨著個人財富的不斷增長,個人對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往多元化方向發展,催生出許多新興市場。三是高成長性,未來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財富會不斷增長,根據有關專家研究和國外發展經驗,在財富增長中個人財富增長必然會快于集體財富增長。

  所以要想在經營轉型上短期有大的突破,較爲現實的選擇就是大力發展個人金融業務,提昇服務內容,在個人財富管理、支付交易結算、個人資産業務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在一定階段,市場容量、特別是高質客戶的數量是有限的。誰最先掌握這些客戶,誰就掌握主動。

  商業銀行經營轉型必須堅持重點區域發展戰略

  中國的商業銀行已普遍開始關注轉型問題,幷現有環境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下一步轉型的安排上應有明確具體的業務和區域重點發展戰略。

  由於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很大的區域性經濟結構特點,不同地區的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週期,經濟發展起步階段、高速成長階段和成熟階段的區域共存。經濟决定金融,所以在發展金融業務時,必鬚根據區域發展特點,有重點有選擇地發展金融業務。

  一是以北京、省會城市等大中城市爲龍頭的負債和中間業務發展戰略。負債業務始終指向收入和財富集中的地區。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財富的存量和增速遠遠高於其他地區,企業也大多集中到大中城市,尤其是企業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盛行,更是將企業資金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吸收到少數城市。因此,負債業務 的戰略目標應是牢牢佔據收入、財富和資金集中的一系列節點,以點帶面,綱舉目張,事半功倍。事實上,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已經成爲個金業務的兵家必爭之地。

  二是以新的經濟振興區域爲重點的資産業務發展戰略。資産業務的目標區域與負債和中間業務的目標區域有所不同。一些傳統的沿海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經歷了長期發展,經濟基本步入了成熟發展期。要保持資産業務的高速增長,必須有高速增長的投資需求,也就必須有高速增長的區域經濟。以濱海新區爲龍頭的京津冀環渤海圈,實施振興戰略的東北地區和大開發戰略的西部地區,積極尋求崛起的中部地區,將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的投資熱土,道路橋樑、市政改造、企業投資、住宅建設等投資領域蘊含著極大的成長潜力。因此,鞏固成熟的沿海區域市場,搶佔高成長的中西部區域市場,是一種更爲現實的戰略選擇。

  三是以建設上海國際金融爲中心爲契機的超區域資金交易業務發展戰略。“超區域”是資金交易業務的特徵,這是因爲金融市場尤其是資金交易所處的銀行間市場,本質上是一個虛擬市場,是一個全國統一市場。但是,中國的特殊之處在於,金融市場發展的縮影大致可在上海這個特殊城市得到體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