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的關注是GDP不能承受之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7 07:45:09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最近,關於“允許一些地區GDP零增長或負增長,以避免短期行爲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之政策建議見諸極端後,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質疑者說,GDP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就能確保環保嗎?支持者則說,允許GDP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是理性思維。

  中國青年報評論文章認爲,如果不從根本上打破“幹部出數字、數字出幹部”的怪圈,又有幾個官員願意實現“GDP的零增長或負增長”?再者,有些GDP本身就是破壞環境的産物,“零增長或負增長”祗是减緩環境破壞的速度而已,也不能從根本上解决環境問題。如果去年伐樹1萬棵,今年也伐樹1萬棵,表現在GDP上就是“零增長”,但這種零增長能解决環境破壞問題嗎?

  文章說,也許僅僅因爲GDP的計量用的是貨幣單位,如元、美元等,因此往往被人們與財富甚至與幸福等畫上等號。其實,這祗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GDP祗是一個衡量經濟整體狀况的重要指標,它反映的祗是總體的生産或産出情况,而基本不管這種産出結果的好與壞。有些時候,它可以與財富畫等號,如一年中生産了多少糧食、多少服裝,以及多少技術裝備等,但許多時候幷不能。例如,我們每年生産大量的鋼鐵、汽車、紙張、一次性筷子,的確是增加了GDP的總量,但生産這些産品帶來的環境污染,却在損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GDP就是這麽一回事,即使你真的不喜歡它,它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增長著。因此,當年SARS橫行中國,似乎世界末日就到來臨的時候,中國的GDP增長速度幾乎未受半點兒影響。因爲SARS的流行的確影響了餐飲、旅遊等許多産業的發展,但醫藥行業却因此大發“橫財”,甚至由於全民預防SARS的需要,連販運蘿蔔的小販也跟著小賺了一把。

  文章稱, 當百姓生病越多、看病越貴的時候,醫療衛生産業創造的GDP就越多;當百姓買不起房子、日益變成“房奴”的時候,房地産業創造的GDP就越多;當百姓越來越感到上不起學的時候,教育産業創造的GDP就越多;當交通事故、各種灾難增加的時候,相應的善後服務業所創造的GDP就越多;當政府官員的數量越多、工資越高、福利越好甚至腐敗越甚的時候,公共服務産業所創造的GDP總量也越多;同樣,當屢遭百姓詬病的“面子工程”、“形象工作”越來越多的時候,也在相應地推動著GDP的增長;當行業壟斷越多、“福利腐敗”越嚴重的時候,壟斷産業創造出來的GDP總量也就越多;當然,城市的馬路今年挖開、明年再挖開的結果,也在客觀上增加著GDP……現實生活說明GDP幷不等於財富也不等於幸福。

  GDP祗管産出,不管銷路。商品生産了,賣不出去,壓在倉庫里,GDP却在增加;商品房蓋了賣不出去,“空置率”越來越高,GDP也是一樣地在增加……

  文章指出,經濟需要增長,更需要發展,但經濟發展再快,也祗是手段,提高人民群衆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這才是根本。過度看重GDP甚至生出些盲目的舉措來,爲了手段而手段,也就是不擇手段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