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期性通貨膨脹時代即將到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3 07:40:45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全球化延緩了週期性通貨膨脹,但幷沒有消滅週期性通貨膨脹。新華網日前轉發摩根士丹利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有關論文,要點如下:

  全球的流動資産熱最終將通過3種渠道轉化爲通貨膨脹。

  第一,房地産熱在英美等國引發了對服務業的巨大需求,導致這些國家的勞動力市場趨緊。

  第二,3年來的商品泡沫使生産成本和生活成本上昇,幅度超過了全球GDP的5%。雖然商品價格上漲推動的通貨膨脹在過去能通過消費者舉債和縮小利潤空間加以消化,但目前却導致工資水平昇高以及核心通貨膨脹。

  第三,某些國家一直以來不願爲防治污染付出代價以及支付勞動福利,人爲壓低了全球生産成本。由於來自各方的壓力,有關國家正採取措施使生産成本實現正常化,而這將加劇全球通貨膨脹。

  全球化步伐放緩拖纍了經濟的宏觀走勢。通貨膨脹可能也將受到影響。全球通貨膨脹率4個季度以來上昇了60個基點。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各大中央銀行將不得不集中精力對付通貨膨脹,而沒有時間去考慮如何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這祗是一個開端。各大中央銀行也許在未來兩年內都不得不集中精力對付通貨膨脹。

  在這一週期中,債券將是最先貶值的資産。債券貶值最終將拖纍其它資産。尤爲重要的是,隨著收益率曲綫急遽變陡,商品泡沫可能破滅。最後下跌的很可能是股票市場。

  然後,與過去3年的情况剛好相反,世界將經歷一段所有資産一起貶值的時期。這段時期可能持續2到3年。然後,債券市場將率先復蘇。

  週期性通貨膨脹即將到來

  全球化阻礙了工資水平昇高這一貨幣供應量增加和通貨膨脹之間的主要傳輸媒介。相反,過强的流動性一直在推動資産市場産生需求。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需求都在增加,通貨膨脹出現的時間延後了。

  技術革新、“9·11”事件和衆多工廠快速向中國轉移,導致2002年出現了大幅度通貨緊縮。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的平均通脹率從2001年第二季度的3.2%下降到2002年第三季度的1.1%。通貨緊縮恐慌使美聯儲將利率降至1%,使日本銀行採取“定量寬鬆”政策,從而導致了大規模的流動資産熱。

  流動資産熱通過推動資産市場發展刺激了需求。房地産價格上漲使西方消費者增强了開支能力。商品價格上漲使發展中國家能用於支出的收入增加。因證券市場發展和信貸息差縮小而降低的資本成本使發展中國家得以進行投資。

  雖然2006年第一季度的通貨膨脹率比2002年第三季度的1.1%增加了一倍,達到2.2%,但與3年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相比,通貨膨脹率仍處於較低水平。而且,很多人會說,通貨膨脹率上昇在很大程度應歸咎于能源價格上漲,而不是核心通貨膨脹。這一論點幷不像聽起來那麽有理。整體通貨膨脹率與核心消費品價格指數必定會趨同。除非商品泡沫很快破滅,否則核心消費品價格指數可能會向整體通貨膨脹率靠攏,而不是相反。

  通貨膨脹率即將上昇的3個原因

  第一,工資水平可能上昇,尤其是在經常賬戶赤字較高的經濟體中。如果服務業和製造業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互換餘地較大,全球化就能有效抑制通貨膨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效應會逐漸消失。這種替代效應可能首先會在經常賬戶赤字較高的經濟體中消失。澳大利亞經濟停滯不前但通貨膨脹率却居高不下就是一個事例。

  第二,商品價格上漲還沒有完全影響到整體通貨膨脹率,因爲公司吸收了一些通脹壓力,各國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補貼。布倫特原油期貨在2006年的平均價格是每桶63.7美元,而2002年僅爲25美元。全球經濟爲此多支出了1.2萬億美元的石油成本。其它能源(煤和天然氣)價格在此期間也漲了近一倍,導致大約5000億美元的額外支出。額外的能源成本可能佔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4%。能源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在通貨膨脹中體現出來。其它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的額外支出至少也佔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1%。

  第三,中國的生産成本在實現正常化。由於中國的勞動力十分廉價,製造業在過去5年內大規模向中國轉移。人們對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有著充分認識,但對環保標準和執行情况鬆懈的作用的認識還不够。在過去3年內,這一因素在吸引生産企業轉移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許比勞動力成本更大。如果轉移到中國的工廠必須執行與經合組織國家相同的環保標準,中國製造的商品也許就不會這麽廉價了。

  中國已慢慢認識到,需要使污染成本正常化。廣東省可能會關閉數千家未達到環保規定的企業。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近下髮指導意見,對造成嚴重污染的PVC行業採取了更加嚴格的控制。

  中國增加工資的政策將使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大幅上漲,針織品等産品的價格將上漲20%到30%。污染標準正常化對許多化工産品也將産生相同的影響。

  債券市場將持續低迷

  全球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維持目前每月5到6個基點的上昇趨勢。這應歸咎于能通過貨幣市場和經常賬戶差額使通貨膨脹從一個國家蔓延到整個世界的金融全球化現象。步伐可能會從這兒開始加速,因爲在英美等國,服務業和製造業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互換餘地已經消失。

  工資水平面對流動資産熱反應緩慢是這一週期中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理性預期經濟學認爲,同時身爲消費者的工人明白,貨幣供應量增加過快將導致通貨膨脹,因此,工人在看到貨幣供應量增加過快時會要求加工資。目前還沒有出現這種情况是出于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外包增加了工作的不穩定性,而且使商品價格下降;第二,房地産增值和信貸放鬆使通過借貸維持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容易。

  隨著這兩個因素不再發揮作用,工資需求可能加速。2006年,貨幣主義可能捲土重來。預計通貨膨脹率將緩慢上昇,但通貨膨脹率突然飈昇的可能性同樣存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