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再創新高 中國貨幣政策面臨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1 14:23:15  


  中評社廣州8月11日電/昨日,海關總署公佈了7月份貿易順差數據。正如諸多人士預測的那樣,中國7月份的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46.1億美元(6月份的數據為145億美元)。這個數據使得中國已經連續二十七個月實現貿易順差,並推動1-7月貿易順差達到759.54億美元。
  
  據海關統計,7月份當月中國出口總額為803.3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6%;進口總額657.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7%。

  對於7月份貿易順差為何會再創新高,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商場部主任趙玉敏的解釋是,7月份再創新高可能和“出口退稅即將下調”這個消息有關。她表示,由於市場傳聞政府有可能會在下半年下調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稅率,因此很多外貿企業都希望趕在政策出臺之前多出口商品,導致一段時期內的國內出口旺盛。

  不過她認為,國際市場的需求旺盛才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中國外貿出口企業以加工工業為主,為國際市場提供了許多物美價廉的產品,因此,佔有一定的國外市場也無可厚非。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貿易順差長期居高不下主要是由於國際經濟形勢較好,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企業出口願望強烈等原因。

  “國內的產能過剩以及內需不足,是貿易順差長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這樣表示。

  趙玉敏也十分贊同張燕生的觀點,在她看來,相對於不斷增長的出口來說,國內進口的增速仍然十分緩慢。這也是順差上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這不僅與人民幣匯率有關。”她進一步解釋說,“也與市場情況有關,現在市場上由於國際油價偏高,導致國內進口一直在減少。”

  海關數據顯示,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迅速。其中,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491.7億美元,增長27.1%;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270.5億美元,增長18.7%;出口鞋類122.3億美元,增長15.5%。此外,原油、成品油出口量雙雙下降,1-7月出口原油342萬噸,下降22.9%;成品油712萬噸,下降19.3%。
  
  趙玉敏說,貿易順差增大,現在看來已經不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不斷增高的貿易順差將會給中國的出口企業帶來更多的貿易摩擦。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狀況將在長時期內存在。來自商務部研究院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今後一段時期,由於造成中國外貿順差的客觀因素不會根本轉變,順差還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存在。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博士說,貿易順差在可預見的未來是我們必須接受的現實,儘管數額可能會有所波動。

  商務部研究員李健在他的一篇題為《我國進出口長期順差的原因、影響和需要研究的課題》的報告中指出,由於稅收、匯率、關稅和其他各種措施反映出來的出口導向政策並沒有根本改變,國內已經形成較大的加工生產能力並存在著持續的就業壓力。其次,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外商投資企業為主、低成本競爭為主的貿易格局不可能根本改變。外經貿政策的調整只能循序漸進地進行。因此,在這樣一種增長方式下,國內的出口肯定還會保持較快增長。而進口受內需增長緩慢的影響,在一定時期可能仍然跟不上出口的增長。
  
  據南方日報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剛剛發佈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解決持續大幅順差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降低儲蓄率,不能單純依靠匯率升值實現。

  央行表示,關鍵是通過推動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降低居民未確定性風險,穩定支出預期,同時,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分配關係,增強消費能力,重點發展服務業和啟動農村消費。

  趙玉敏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應該用調整匯率和降低出口退稅兩種手段。不過她認為,短期看來,匯率手段遠沒有調整出口退稅來得迅速。“匯率的調整幅度、速度都很有可能受到一些市場政策因素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降低出口退稅率這一舉措來減少出口增幅,以期使貿易達到理想水平。”

  “調控貿易順差重點應當在於擴大進口,擴大進口重點在於深化進口。”梅新育說,所謂深化進口,指的是擴大機電產品的進口。我們以前進口機電產品著重於硬件引進,引進後的培訓、消化吸收預算很少,這種做法降低了進口的效益,需要改進。

  但是,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則表示,要根治中國目前經濟過熱、貿易順差的問題,決不能通過減少出口退稅的方式,只有提高匯率促進進口,擴大和滿足內需才是解決失衡的最好途徑。

  梁紅說:“不管是用宏觀調控的手段來壓內需,還是美國明年的經濟下滑,都不會對我們在解決順差問題上有很大幫助。解決這個問題,要靠增加內需,說白了要靠增加進口。”而如何才能增加進口,梁紅表示,“簡單地說,讓它便宜一點,也就是人民幣要升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