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退場5機制 關鍵還在泛綠角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2 08:22:40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倒扁運動風起雲湧,但挺扁民氣也應聲上漲,紅綠兩大勢力擦出的零星火花,讓社會更趨對立。陳水扁的意志力仍然堅韌,他將自己與民進黨立委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各界很難想像扁的退場機制。

  聯合報報道,目前看來,要仰賴在野黨或施明德讓扁下台都不容易,充其量只能扮演催化劑,關鍵角色還是泛綠。

  陳水扁退場的第一種模式,是國民黨所提方案,由泛綠立委連署罷免,讓罷免在立院成案,然後交由公民複決,追究政治責任,由人民決定其去留。

  一旦罷免在立法院成案,群眾的街頭壓力立刻卸除,利用合憲手段讓紅綠對決,不管誰輸了都沒有話說;民進黨至今還無法參透“置之死地而後生”,也缺乏蜥蜴斷尾求生的勇氣,但當綠委充分了解“非切割不足以自保”時,重提罷免就成案有望。

  模式二是彈劾。彈劾在立法院通過的門檻與罷免完全相同,所不同者在於彈劾追究的是陳水扁的法律責任,而非罷免的政治責任,且最後審理者為大法官會議,不像罷免要經過公民複決。

  較之罷免,民進黨接受彈劾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對國民黨而言,大法官是由陳水扁提名,良莠不齊,審理“品質”難以掌握,還不如罷免,由公民複決直接可靠。

  模式三是由泛綠內部以協商方式,讓扁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自己承諾下台。檢方目前掌握的證據,“潛在性被告”卸任後很難閃過刑事追訴,若國民黨執政不可能特赦,唯一希望就是繼任的呂秀蓮;二○○八年交接前的一年半,扁必須依序完成下台、起訴、判決、特赦等流程,時間緊迫。

  以特赦交換請辭,必須有足夠的信任為基礎、堅強的實力為後盾,不是人人可做,因此泛綠的“五大天王”,包括李登輝、呂秀蓮、蘇貞昌、李遠哲與林義雄之一,必須有人發動,這個模式不可能有泛藍人士參與;隨著衝突逐漸升高,執政者壓力越來越大,切割扁的可能性會增強。

  模式四是透過協商方式,以藍綠都能接受的政治安排,架空陳水扁,讓他退場。這種安排可能包含幾個要件:“虛位元首”、實權“行政院長”、多數黨組閣及司法獨立等,“內閣制”是一種形容方式,“回歸雙首長制多數黨組閣”則是經過包裝的講法。

  模式四與模式三不同,必然要有具代表性的泛藍人物參與,不涉及修憲,只需“落實憲政主義精神”,社會成本不大,變動現狀最小。然而,扁與施明德的意志是最大變數,這兩人只要不同意,就難以成局。

  模式五則是由外部壓力,促成台灣內部政局變化。若台灣衝突升高,內部動亂到一定程度,美國將認定扁無法“有效治理”,危及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美國可能出手,透過管道讓扁有條件下台,先穩住台灣情勢,以免狀況惡化。

  美國在新興民主出現民主衰退時,強硬介入干涉的案例不是沒有,但對台灣的民主鞏固來說,這絕對是最壞狀況。更糟的是,美台互動勢必造成大陸緊張,中美日三角關係將因此出現劇變,大陸也會升高對立,台海情勢更加複雜難解。

  除了國際介入的模式五外,其他四種退場機制都必須有泛綠人士參與,目前並不容易;但若情勢升高到一定程度,司法壓力交相湧現,泛綠開始“隨人顧性命”,氣氛開始傳染,大老不得不出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旦民進黨了解扁退場才是唯一停損點時,問題就回到藍軍;組閣議題上,國民黨很難置身事外,是否因此裂解,將是嚴酷考驗,民進黨若反守為攻,這盤棋未必全軍覆沒。

  問題是,出手也有時機早晚問題:民進黨要提防台聯早一步接受地盤,呂蘇要避免落後而成為“拿香跟拜”的窘境,李登輝要小心林義雄重整民進黨,李遠哲要等待適當時機,每個人的利益並不一致,各有盤算,這讓情勢更加複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