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專家預言台海戰爭:48小時壓垮臺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6 10:27:58  



  原文作者長期關注中國國防戰略問題,他指出,中國對威懾和壓制的認識與西方略有區別。中國學者將威懾和壓制視為某種與謀略相關的事物,即通過聰明才智或高超的戰略手段、作戰藝術或戰術贏得政治或軍事對抗。謀略和威懾的實質主要由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論推導而來。中國歷史進程中存在大量使用有限力量迫敵妥協的先例。中國戰略文化也一直強調出其不意、欺敵和謀略。採取出其不意的突襲,不僅能剝奪敵方優勢,而且能形成心理效應並對實現政治目標起到關鍵作用。對於那些僅具備有限持續作戰能力的軍事力量,這種心理效應尤為重要。在此處,原文作者顯然將“具備有限持續作戰能力的軍事力量”與臺灣武裝力量劃上等號。

  緊接著,他猜測,在台海衝突背景下,解放軍領導人可能認識到,為佔領臺灣而進行大規模全面戰爭將面臨一系列問題,雖然中國對自身實力充滿自信,即使面對美國有限軍事干預,也將憑藉堅定意志最終佔領臺灣,但這種做法導致的高昂代價之一將是在亞太地區形成新冷戰,並將阻止中國實現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因此對台動武時,壓制是最大程度抵銷不利國際影響的最優方案。為了證明他的觀點,原文作者還援引了一些未指明出處且未經證實的所謂“內部消息”。

  例如,原文作者稱,一位與解放軍關係密切的中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于1997年指出:“由於高技術武器對局部戰爭的影響不斷增大,傳統意義上的大規模戰爭——直接摧毀敵軍的作戰行動一一將被主要目的在於摧毀敵武器系統、癱瘓敵作戰組織和摧毀敵作戰意志的作戰所取代。”

  一位解放軍知名分析人士確信,為實現統一而大規模使用武力佔領臺灣,“將付出極高的中長期代價,並非明智方法”,“為實現統一而進行的大規模和高強度軍事行動很可能導致美國實施最大限度軍事干預”。

  通過以上分析,原文作者得出結論解放軍重新研究了基本作戰理論,放棄了原先奉行的消耗戰和大規模殺傷戰略並轉向以最低代價實現政治目標的壓制戰略。

  懲罰、阻止還是戰略癱瘓?

  原文作者聲稱,2000年的臺灣“大選”後不久,中央軍委要求有關部門探討各種針對臺灣的軍事方案。據香港媒體稱,雖不排除武力攻台的方案,但中國領導層傾向以空中力量為主的壓制方案。中國領導人可能確信,臺灣對損失承受力較弱,在遭受第一波打擊後不久作出妥協。中國如採取除直接攻台之外的壓制戰略,美國的干預也將較為有限。

  解放軍觀察人士確信,在48小時的戰役行動後,臺灣就會同意進行統一談判,空中壓制戰役的另一種好處是它將在國際社會作出反應之前結束。

  中國相關論述表明,在最優壓制戰略方面尚未形成共識。一些人士傾向實施海空封鎖,而另一些人士認為應採用“科索沃戰爭模式”實施全面空中戰役。

  原文作者認為,中國一直在研究空中壓制戰略的_二種類型一一懲罰、阻止和戰略癱瘓。他聲稱,解放軍一些著名戰略人士,如糜振玉中將等,主張實施懲罰戰略,尤其是以打擊台經濟體系作為主要手段使其妥協。但是解放軍可能形成了以該戰略為主導的狀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士主張實施戰略癱瘓式打擊。解放軍有關報刊文章表明,約翰•沃登等西方空權理論家的觀點對中國空中力量戰略形成了重要影響。例如,幾篇文章部對“五迴圈”打擊理論及戰略癱瘓思想給予高度重視。解放軍幾位高級將領都贊同此觀點,如李來柱將軍指出,解放軍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將能夠打到臺灣“總統”的辦公桌上。

  總而言之,解放軍以壓制行動為背景,對在台海使用武力的前景進行了認真分析。解放軍正在為協同實施空中打擊和資訊戰建立相應理論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